时间: 2025-05-10 10:2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8:22
晚来一雨破炎蒸,蕉叶葵花照眼明。稍与灯花寻旧约,却嫌庭树作秋声。
傍晚时分下了一场雨,打破了酷热的蒸腾,蕉叶和葵花在雨后显得格外明亮。稍稍与灯下的花朵追忆旧日的约定,却又觉得庭院中的树木发出的声响像是秋天的来临。
诗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灯花”一词可能引发对古代文人墨客在灯下吟诗作对的联想,营造出一种怀旧氛围。
作者介绍:吴儆,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描写和人情世态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一个炎热的夏日傍晚,恰逢一场及时雨,诗人借此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偶成》展现了诗人在夏日傍晚的静谧与自然中寻求内心寄托的情感,透过“晚来一雨”来描绘夏日的酷热被雨水缓解的瞬间,表现出一种清新和愉悦。蕉叶与葵花在雨后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明亮,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诗中“稍与灯花寻旧约”则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回忆和现实的交织让人产生淡淡的忧伤。而“却嫌庭树作秋声”则通过树木声响的突兀,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让人产生淡淡的惆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体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淡淡忧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春天的花朵
B. 夏日的雨后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雪景
“灯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对过去的怀念
C. 未来的希望
D. 自然的美丽
诗中的“秋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忧伤
C. 喜悦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吴儆的《偶成》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状与个人情感的纠葛。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所采用的不同侧重点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