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8:47
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
(作者:范成大)
故人久不见,乍见杂悲喜。
新鴈如故人,一声惊我起。
把酒不能觞,送目问行李。
曾云行路难,空蒙千万里。
塞北多关山,江南渺云水。
风高吹汝瘦,旅伴今余几?
斜行不少驻,灭没苍烟里。
羁游吾亦倦,客程殊未已。
扁舟费年华,短缆系沙尾。
物生各有役,冥心听行止。
江郊匝地熟,场圃平如砥。
归期且勿念,共饱丰年米。
我很久没有见到老朋友,今天突然相见,心中五味杂陈。
新飞来的大雁就像故人,一声鸣叫把我惊醒。
举杯却无法相敬,只能目送你离去,询问你的行装。
曾经说过行路艰难,前面空旷而迷茫。
北方多是险关和山岭,江南的水雾朦胧而渺小。
风大得使你瘦弱,我的旅伴如今还剩几个?
斜行的旅途中并没有停留,仿佛消失在苍烟之中。
我在外游荡也感到疲倦,客途还没有结束。
小舟耗费了我的年华,短缆系在沙滩的尾巴。
万物各有其用,心中默念听取行止。
江边的田野已是丰收,农田平坦如磨石。
关于归期暂时不必挂念,我们将一起享受丰收的米。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散文家,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范成大滞留胥口时,正值秋季,听到大雁南飞的鸣叫,勾起了他对故友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这首诗以“九月三日宿胥口”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初闻大雁时的感受,情感丰富而细腻。诗中“故人久不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乍见时的复杂情感让人不知所措。新雁的鸣叫仿佛是故人的声音,瞬间唤醒了他内心的情绪。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举杯却无法相敬的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诗中提到的“曾云行路难”,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孤独。北方的高山和南方的水雾,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出诗人对大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人提到“归期且勿念,共饱丰年米”,不仅传递了对丰收的期待,也反映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在对比与联想中,既有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也有对生活的哲思,情感真挚而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思念与旅途艰辛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乍见杂悲喜”,指的是什么情感?
诗中“塞北多关山,江南渺云水”意在表达什么?
诗中提到“归期且勿念”,诗人希望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