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1:38
记曾方顺桥头过,娇小雏娘。额点鸦黄。身与琵琶一样长。略停声调停歌口,微送脂香。挽袖掀裳。索得缠头过别房。
我记得曾在方顺桥头经过,看到一个娇小的少女。她的额头上点缀着鸦黄的妆容,身材和琵琶差不多长。她略微停顿了声音,暂停了歌唱,轻轻送来一股脂香。她挽起袖子,掀起裙裳,想要缠住头发,走过另一间房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展现了清代时期社会风俗中妓女的生活状态与美丽形象,反映了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
作者介绍:聂树楷,清代诗人,以工诗著称,作品多描写生活、风景及人情,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该词描绘了诗人在北上途中偶遇一位年轻妓女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怜惜与欣赏,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妓女的生活状态。
这首《采桑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年轻妓女的形象,诗人通过对她外貌与气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既美丽又脆弱的女性形象。诗的开头部分提到“娇小雏娘”,立即给人以青春与柔美的印象,接着用“额点鸦黄”描绘她的妆容,生动地刻画出她的青春气息。接下来的“身与琵琶一样长”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女子的身形与琵琶相提并论,强调了她的纤细与优雅。
在音调与歌声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略停声调停歌口”来表现她的内心世界,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沉思。而“微送脂香”则不仅描绘了她的美丽,还暗示了她的身份及其背后的故事。最后,诗句“索得缠头过别房”则暗示了她对生活的追求与逃避,既有对过往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渴望,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整首词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中妓女的生存状态,也传达了诗人对这些女性的同情与理解,展现了对社会底层的关注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对社会底层女性的同情与关注,揭示了她们在美丽外表下的脆弱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雏娘”在诗中指的是哪个角色?
“身与琵琶一样长”这句中的比喻主要强调了什么?
诗中“微送脂香”所描述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