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采桑子 忆甲午北上过方顺桥,咏雏妓弹琵琶,有句“身与琵琶一样长”,稿已佚,以词纪之

《采桑子 忆甲午北上过方顺桥,咏雏妓弹琵琶,有句“身与琵琶一样长”,稿已佚,以词纪之》

时间: 2025-05-06 19:11:38

诗句

记曾方顺桥头过,娇小雏娘。

额点鸦黄。

身与琵琶一样长。

略停声调停歌口,微送脂香。

挽袖掀裳。

索得缠头过别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1:38

原文展示:

记曾方顺桥头过,娇小雏娘。额点鸦黄。身与琵琶一样长。略停声调停歌口,微送脂香。挽袖掀裳。索得缠头过别房。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曾在方顺桥头经过,看到一个娇小的少女。她的额头上点缀着鸦黄的妆容,身材和琵琶差不多长。她略微停顿了声音,暂停了歌唱,轻轻送来一股脂香。她挽起袖子,掀起裙裳,想要缠住头发,走过另一间房子。

注释:

  • 方顺桥:指一个地名,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桥。
  • 雏娘:指年轻的女子,尤指妓女。
  • 鸦黄:形容女子妆容的颜色,像乌鸦的黄色。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形状类似于女子的身材。
  • 脂香:形容女子身上的香气,多指用香脂、香粉等装饰品散发的香气。
  • 缠头:指女子将头发缠绕或打理的动作。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展现了清代时期社会风俗中妓女的生活状态与美丽形象,反映了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聂树楷,清代诗人,以工诗著称,作品多描写生活、风景及人情,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该词描绘了诗人在北上途中偶遇一位年轻妓女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怜惜与欣赏,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妓女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年轻妓女的形象,诗人通过对她外貌与气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既美丽又脆弱的女性形象。诗的开头部分提到“娇小雏娘”,立即给人以青春与柔美的印象,接着用“额点鸦黄”描绘她的妆容,生动地刻画出她的青春气息。接下来的“身与琵琶一样长”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女子的身形与琵琶相提并论,强调了她的纤细与优雅。

在音调与歌声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略停声调停歌口”来表现她的内心世界,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沉思。而“微送脂香”则不仅描绘了她的美丽,还暗示了她的身份及其背后的故事。最后,诗句“索得缠头过别房”则暗示了她对生活的追求与逃避,既有对过往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渴望,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整首词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中妓女的生存状态,也传达了诗人对这些女性的同情与理解,展现了对社会底层的关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曾方顺桥头过”描述了诗人的回忆,地点具体,带有叙述感。
  • “娇小雏娘”点明了主角的身份,给人以清新可爱的印象。
  • “额点鸦黄”通过颜色描绘其妆容,增添了生动感。
  • “身与琵琶一样长”强调了身材的纤细。
  • “略停声调停歌口”表现出她的内心情感。
  • “微送脂香”暗示她的魅力与身份。
  • “挽袖掀裳”展示她的动作与风情。
  • “索得缠头过别房”则暗示了她的生活境遇与情感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身与琵琶一样长”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没有明显的人物心理描写,但情感细腻,给人以共鸣。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具有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对社会底层女性的同情与关注,揭示了她们在美丽外表下的脆弱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雏娘: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 琵琶:象征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 脂香:象征女性的魅力与生活的奢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雏娘”在诗中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年轻女孩
    • B. 妓女
    • C. 老妇人
    • D. 书生
  2. “身与琵琶一样长”这句中的比喻主要强调了什么?

    • A. 身材的娇小
    • B. 琵琶的美丽
    • C. 声音的优美
    • D. 动作的优雅
  3. 诗中“微送脂香”所描述的是什么?

    • A. 送礼
    • B. 女性的香气
    • C. 生活的贫困
    • D. 朋友的问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聂树楷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涉及女性形象的塑造,但前者更侧重于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后者则更多描绘了内心情感与生活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於板桥 残句饮非其人茶有语 清远舟中寄耘老 滕达道挽词二首 其二 孔长源挽词二首 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 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 次韵正辅表兄江行见桃花 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 两桥诗,并引 其二 西新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谐的成语 阔野 鬯字旁的字 乌啼 风字旁的字 博鱼 酒开头的成语 言字旁的字 起样 矢尽兵穷 无字旁的字 怡情理性 因风吹火 盎盂相击 戴盆望天 绞丝旁的字 千里寄鹅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