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46
北山之英
作者:崔敦礼 〔宋代〕
强敌骄兮晋多垒,
忽登山兮望廷尉。
风霾兮杀气昏,
突枪櫑兮乱钩陈。
予君麾兮从君鉞,
战陵西兮捍溪栅。
虹食垒兮火焚旗,
公之死兮去如归。
公有子兮愤争先,
勇没地兮羞戴天,
父死忠兮子忠孝,
令名扬兮日月照。
物有始兮岂无终,
得所归兮孰如公。
喜幸生兮畏义死,
语昵昵兮顾妻子。
草木尽兮粪土委,
闻高风兮汗流趾。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场景,强敌骄横,晋国的营垒众多。我忽然登上山头,远望廷尉(指官员或指挥官)。风霾弥漫,杀气弥散,突如其来的枪矛交织,战场混乱不堪。我跟随君主的号令,手持兵器,奋战于西陵,守卫溪边的栅栏。敌人的营垒被火焚烧,旗帜也在燃烧中消失。公(指战死的将领)英勇无畏,死去时如同归家。公有子,愤怒中争先恐后,勇气如火,羞愧于天地。父亲忠诚,儿子也要忠孝,声名会在日月之间流传。万物都有开始,怎能没有结束,能得所归的又有谁能比得上公呢?我喜幸生存,却又惧怕义死,轻声细语中思念妻儿。草木凋零,化为尘土,听那高风怒吼,汗水流淌至脚趾。
作者介绍
崔敦礼,字子韬,号元白,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国家、家族的忠诚著称。其诗作常常表现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英雄的颂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斗场景,表达了对国事的关注和对英勇将士的怀念,体现了士人对忠义的深刻理解。
《北山之英》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战争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场的紧张与壮烈。开头便以“强敌骄兮晋多垒”揭示了敌人的强大,而随即的“忽登山兮望廷尉”则暗示了诗人对局势的思考和对战斗的参与。整首诗通过对战斗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友的怀念。
诗中的情感层次丰富,从对战斗的描写到对将领的哀悼,再到对亲人的思念,层层递进。尤其是对公的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与对忠义精神的传承。最后,诗人感慨“物有始兮岂无终”,既是对战乱的思考,也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父死忠兮子忠孝”,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英雄的忠义与家庭的牵挂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家庭的深厚情感,传达了士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廷尉”是什么官职?
“公之死兮去如归”中的“公”指的是哪个角色?
诗中提到的“物有始兮岂无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北山之英》与王维的《送别》均表现了对英雄与故人的怀念,但《送别》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北山之英》则强调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