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26
曾奉清言吐屑霏,岩廊又复仰几微。正须国论筹前箸,毋使人间见亦稀。
我曾经听到清言,像细雨一样洒落,山岩和廊道又仰望着那微弱的光影。正需要国事的讨论来筹划未来的方向,决不要让世人见到这样的事物变得稀少。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与创作活动较少有详细记载,但其诗歌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国事的关注和反思,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关切。开头以“曾奉清言吐屑霏”引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细腻的场景,清言如同细雨般滋润着大地,似乎在暗示着理想与真理的传播。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出一种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正须国论筹前箸,毋使人间见亦稀”则是对国家事务的呼唤,强调在当下混乱的局势中,理性的讨论和筹划显得尤为重要。诗人在这里不仅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也通过这样的表达,激励人们要积极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避免让美好的理想在现实中变得稀少。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密,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清言”指什么?
A. 细雨
B. 真诚的言辞
C. 政治言论
D. 古诗
“毋使人间见亦稀”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A. 要让世人看到
B. 不要让美好变得稀少
C. 人间的事物很稀少
D. 让人间充满理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