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9:18
虞美人
邓嘉缜
绿杨如荠将堤绕。
一棹晴江晓。
临流亭子碧阑干。
阑外杏花红意十分酣。
春水船如天上坐。
双橹摇烟破。
起来怪底怯轻寒。
篷背昨宵宿雨未曾乾。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绿杨如同荠菜一样环绕着堤岸,一只小船在晴朗的江面上轻轻划行。临近水边的亭子,碧绿的栏杆映衬着外面杏花的娇艳,春水轻轻荡漾,仿佛船只在天上漂浮。双桨摇动着烟雾似的水面,我终于起身,却感到一丝轻寒让人畏惧。船帆背后,昨夜的雨水仍未干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邓嘉缜(1886-1940),近代诗人,字子华,曾任职于国民政府,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他的诗风多用清丽婉约的语言,常以自然景物抒情,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 这首《虞美人》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春日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雨景的思考与惆怅。
《虞美人》以清新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绿杨如荠将堤绕”便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杨柳的柔美,给读者一种春日的清新感觉。接着“一棹晴江晓”,则通过小船晨行的画面,进一步渲染出清晨的宁静与美丽。
“临流亭子碧阑干,阑外杏花红意十分酣”两句,展现了亭台楼阁的雅致与杏花的烂漫,色彩与意境交融,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春水如镜,船只在水中轻轻摇曳,仿佛置身于天上的幻境,令人心旷神怡。然而,最后两句却流露出一丝怅然的情绪,“怪底怯轻寒”表达了对春寒的微微畏惧,同时“篷背昨宵宿雨未曾乾”又将诗人对雨后的思考与感慨引入,形成了一个对比,既有春天的温暖,又有冬季的余寒,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和天气变化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虞美人》的作者是谁?
诗中“阑外杏花红意十分酣”中的“杏花”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春水船如天上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