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灵岩和韵三首

《游灵岩和韵三首》

时间: 2025-07-27 23:56:38

诗句

选胜宁辞屐齿尖,摩挲墨妙半儒先。

八年两到人争问,香火灵山似有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56:38

游灵岩和韵三首

作者: 李壁 〔宋代〕

原文展示:

选胜宁辞屐齿尖,摩挲墨妙半儒先。
八年两到人争问,香火灵山似有缘。

白话文翻译:

我宁愿不穿木屐,去选择美好的景致,
轻轻地抚摸那些书法的妙笔,已是先贤的风范。
八年来我两次到此地,人们都争相询问,
灵山的香火似乎与我有着不解之缘。

注释:

  • 选胜: 选择美好的景色。
  • 宁辞: 宁愿不去。
  • 屐齿尖: 木屐的尖齿,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 摩挲: 轻轻抚摸。
  • 墨妙: 书法的精妙。
  • 半儒: 半个儒者,指代书法的艺术境界。
  • 香火: 祭祀的香火,象征着佛教圣地的香火旺盛。
  • 灵山: 灵岩的别称,指代山的灵气。

典故解析:

灵岩是道教和佛教的圣地,代表灵性的寄托与文化的交流。诗中提到的“香火”暗示了灵岩作为佛教圣地的崇高地位,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著称,并常常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不少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壁游历灵岩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美和文化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灵山佛教文化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灵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对文化艺术的向往。开篇“选胜宁辞屐齿尖”点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珍视,而“摩挲墨妙半儒先”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通过“八年两到人争问”,诗人流露出对灵山的依恋与深厚情感,不仅仅是一次游历,而是灵魂与自然的共鸣。最后一句“香火灵山似有缘”,将个人情感与灵山的文化背景结合,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选胜宁辞屐齿尖”:意指诗人宁愿不穿着木屐,选择去欣赏美景,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
    • “摩挲墨妙半儒先”:轻轻抚摸书法艺术,表现出对先贤的敬仰与追求。
    • “八年两到人争问”:诗人经过多年再访灵岩,说明其与灵岩的缘分,吸引了他人询问。
    • “香火灵山似有缘”:表达了诗人与灵山之间深厚的情感和缘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书法艺术相联系,反映出诗人的多重情感。
    • 拟人:通过“人争问”表现出灵山的吸引力,赋予自然以人格化的特征。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深厚联系。通过对灵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灵性与哲思。

意象分析:

  • 屐齿尖: 象征旅途的艰辛与选择的坚定。
  • 墨妙: 代表书法艺术的精湛与文化传承。
  • 香火: 象征宗教信仰的力量与灵山的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灵山”是什么地方?

    • A. 自然山脉
    • B. 佛教圣地
    • C. 历史遗址
  2. 诗中的“摩挲墨妙”主要指代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书法艺术
    • C. 诗歌创作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 杜甫《望岳》: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壮丽的自然与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壁与王维的诗歌都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壁更强调人与文化的连接,而王维则更多呈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壁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重阳病起饮酒连夕) 卜算子 水调歌头 相见欢 鹊桥仙 念奴娇·插天翠柳 感皇恩·一个小园儿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妖言惑众 品玩 九宗 顺朱 包含袤的词语有哪些 睁察 龜字旁的字 不知所出 青字旁的字 箕裘之业 行字旁的字 乍往乍来 示字旁的字 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旡字旁的字 飞墙走壁 横蛮无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