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7:09
原文展示:
感时赋咏属英游,又向涪江说去秋。兵甲未休须壮士,闾阎乃敢问封侯。频年青坂陈陶恨,到处阳春白雪留。谁道东归穷彻骨,骊书落落照书舟。
白话文翻译:
感慨时事,赋诗吟咏,属于英勇的游历,又在涪江边上说起去年秋天。战事未休,需要壮士,百姓却敢问封侯之事。多年来的青坂陈陶之恨,处处留下阳春白雪的痕迹。谁说东归时贫困至极,骊书却照亮了书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感慨时事,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此诗是在战乱频发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壮士的赞扬。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战乱频发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赋诗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壮士的赞扬。诗中提到的“兵甲未休”和“闾阎乃敢问封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感慨时事,表达了诗人对战乱频发时代的忧虑和对壮士的赞扬。诗中“兵甲未休须壮士”一句,直接点明了战事未休,需要壮士来保卫国家,而“闾阎乃敢问封侯”则反映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封赏的无奈。后两句“频年青坂陈陶恨,到处阳春白雪留”通过对历史战乱和美好景象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最后两句“谁道东归穷彻骨,骊书落落照书舟”则以骊书照亮书舟的形象,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知识和文化依然能够给人带来希望和光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赞扬壮士的英勇和知识文化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兵甲未休须壮士”一句反映了什么? A. 战事未休,需要壮士来保卫国家。 B. 战事已休,壮士无用武之地。 C. 壮士已老,无法再战。 D. 壮士已死,无人可战。
诗中“闾阎乃敢问封侯”一句表达了什么? A. 百姓对封赏的渴望。 B. 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C. 百姓对战事的恐惧。 D. 百姓对壮士的敬仰。
诗中“骊书落落照书舟”一句中的“骊书”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知识。 D. 地位。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