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8:12
原文展示:
登安仁云锦驿后挹仙亭三首 赵蕃 〔宋代〕
未解桃源果有无,树林楼阁世行图。 此亭纵说空无物,犹有仙山来坐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与疑惑。诗中提到桃源是否真实存在,树林楼阁是否只是世间的图画。尽管此亭看似空无一物,但诗人仍相信有仙山降临于此。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安仁云锦驿后的挹仙亭时所作,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疑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桃源的疑惑和对仙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诗中“未解桃源果有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传说中的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的疑惑,而“此亭纵说空无物,犹有仙山来坐隅”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坚定信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通过对桃源的疑惑和对仙山的向往,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现实世界 B. 理想世界 C. 仙境 D. 人间乐园 答案:B
诗中的“树林楼阁”比喻为什么? A. 仙境 B. 世间的图画 C. 现实世界 D. 理想世界 答案:B
诗中的“仙山来坐隅”表达了什么? A. 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B. 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C. 对仙境的疑惑 D. 对人间乐园的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