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3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35:06
醉春风
陌上清明近。行人难借问。风流何处不来归,闷闷闷。回雁峰前,戏鱼波上,试寻芳信。夜久兰膏烬。春睡何曾稳。枕边珠泪几时乾,恨恨恨。惟有窗前,过来明月,照人方寸。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情景,行人难以向他人询问归途,心中充满愁闷。回雁峰前的景物,水波上嬉戏的鱼儿引发了寻觅春花的信息。夜深人静,兰烛的烬火已然熄灭,春天的梦境何时才能安稳?枕边的泪水何时才能干涸,心中满是惆怅。唯有窗前的明月,照亮了我内心的烦闷。
“回雁峰”可能与古代的游子思乡情怀相关,表现出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忧愁。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重生。
作者介绍:该诗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宋代,宋代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诗人往往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醉春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春日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诗的开头以“陌上清明近”引入,清明时节是春天的象征,意味着生命的复苏。然而,紧接着“行人难借问”,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仿佛在这个春天的繁华中,他却感到无处可归。接下来的“闷闷闷”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沉闷。
在“回雁峰前,戏鱼波上,试寻芳信”中,诗人通过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渴望找到春花的芳信,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后,夜晚的宁静“兰膏烬”,暗示着孤独的心情,春天的梦境又何曾安稳?“珠泪几时乾”展现了诗人心中无尽的哀愁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既有对春天的向往,也有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愁苦与思索。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珠泪”主要表达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孤独和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