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7:17
更漏子 本意二首 其一
作者: 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烱。不道秋宵真永。
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
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在斜斜的月光下,稀疏的星星闪烁。谁会知道这秋夜是如此漫长。
声音缓缓传来,水滴声清脆。双眼难以轻易合上。
霜叶慢慢飘落,幽静的虫子在呢喃。薄薄的酒意怎么能让人醉倒呢?
天下的事情,都是年轻人的心事。分明是点点滴滴,深邃难解。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通过对秋夜的描绘,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哲思。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的诗人、哲学家。他生于湖南,曾任职于明朝,后因明亡而隐居,著作颇丰,被誉为“南宗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风格注重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末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局的思考常常体现在作品中。
这首《更漏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意象表现出秋夜的宁静与深邃。开篇以斜月和疏星为引,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秋夜的漫长与孤独。随着声音和情感的逐步展开,诗人通过滴水声和霜叶的落下,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在诗的后半部分,薄酒的提及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也暗示了对生活的无奈。最后一句“天下事,少年心”则是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年轻人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青春,勇敢追求理想。
整首诗通过清新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内心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哲理,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夜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迷茫与不安,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诗词测试:
诗中“霜叶”指代什么?
诗中的“薄酒”可以理解为:
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夫之的《更漏子》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是描绘夜晚的情景,但王夫之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人生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