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36
留萧伯和仲和小饮二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谁曾白月上青天,谁羡千锺况万钱。
要入诗家须有骨,若除酒外更无仙。
三杯未必通大道,一斗真能出百篇。
李杜饥寒才几日,却教富贵不论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饮酒作诗的热爱,借助酒来抒发感情,反映了他对金钱和名利的淡泊。诗中提到有人在白月光下仰望青天,羡慕那些拥有千金万钱的人,但要成为真正的诗人,必须有自己的骨气和风骨。除了饮酒,别无他法。即使三杯酒未必能领悟大道,但一斗酒却足以激发出无数篇章。李白和杜甫在饥寒交迫中坚持创作,只是教人明白富贵与贫贱并不是衡量诗人价值的标准。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生活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但他的诗歌以乐观、豁达的态度著称。
这首诗作于杨万里与友人小酌之际,表现出作者对饮酒的热爱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反映了他对金钱和名利的淡漠。
杨万里的《留萧伯和仲和小饮二首》通过饮酒的场景传达出一种洒脱和哲理。诗的开头以“谁曾白月上青天,谁羡千锺况万钱”引入,展现了一种对人生的感悟。诗人并不羡慕那些富有的人,而是强调了精神的追求与内心的修养。接下来的句子“要入诗家须有骨,若除酒外更无仙”则进一步阐明了诗人与酒之间的关系,酒不仅是抒发情感的媒介,更是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元素。
在“李杜饥寒才几日,却教富贵不论年”中,诗人提到李白与杜甫,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强调了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们依然创作不辍。诗人通过这些对比,表明了真正的诗人不应被物质所束缚,反而应该在逆境中寻找灵感,创作出传世之作。全诗在轻松的饮酒场景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反对物质的追逐,提倡在逆境中坚持创作。饮酒被视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象征着自由与灵感。
诗中“千锺万钱”意指:
A. 贫穷
B. 财富
C. 友情
D. 学问
下列哪句强调了酒在创作中的作用?
A. 李杜饥寒才几日
B. 三杯未必通大道
C. 要入诗家须有骨
D. 若除酒外更无仙
诗人提到的“李杜”是指:
A. 两位诗人
B. 两位商人
C. 两位画家
D. 两位哲学家
这两首诗与杨万里的《留萧伯和仲和小饮二首》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酒与诗歌之间的密切关系,反映出古人对饮酒作诗的热爱以及对物质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