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1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15:10
汉重貂珰鼎轴轻,力扶弱势赖公卿。
劾侯常侍如张,讼石中书有更生。
伺夜九头犹作祟,过时百舌未收声。
虞廷可是无仪凤,底事相看噤不鸣。
汉朝的权臣如重贵的貂皮,权力如同轻盈的鼎轴;
力图扶持弱者的依靠是公卿。
弹劾侯爵和常侍就像张良那样,
在石头中书的诉讼中总有机会再生。
夜间伺机的九头鸟依旧作祟,
过了时节的百舌鸟却未发出声音。
虞廷中难道就没有仪凤?
为什么大家相互看着却噤声不鸣?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惟恭,号少岳,宋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沉稳,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内外困扰之时,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权臣的讽刺。
这首诗通过对比汉朝权贵与弱势群体的关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腐败。诗中的“汉重貂珰鼎轴轻”,通过对重与轻的极端对比,突显了权力的虚浮和不实;而“力扶弱势赖公卿”则反映出社会对于权贵的依赖,显示了弱者在权力面前的无奈。“劾侯常侍如张”,不仅点明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也暗示了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张良的智慧和勇气,表达了对当年英豪的怀念与对现状的不满。
“伺夜九头犹作祟,过时百舌未收声”则将社会现象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九头鸟的伺机作祟象征着暗中的阴谋,而百舌鸟的沉默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无奈与恐惧。最后两句“虞廷可是无仪凤,底事相看噤不鸣”则以反问的方式,激起读者对当时政治的思考,质疑朝廷的权威和公正。
整首诗通过描绘当时的政治环境,表达了对权力的批判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渴望与追求。
诗中“汉重貂珰鼎轴轻”是比喻什么?
“伺夜九头犹作祟”中的“九头”代表什么?
诗中提到的“百舌”象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