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7:34
天台一万八千丈,莲华峰在诸峰上。
峰前结屋屋打头,独有幽人自来往。
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作住庵人。
漫山苦荬食不尽,绕屋长松为四邻。
丹诀三千满云笈,往来且喜无交涉。
清晨石上一炉香,此时天地皆欣合。
我衰无力供樵苏,尚能相伴煖团蒲。
但愿瘦筇缘未断,会把莲峰分一半。
天台山高达一万八千丈,莲华峰矗立在众多山峰之上。
在峰前建了一座小屋,只有幽静的人来来往往。
在湖海之间游历了二十个春秋,归来后仍然是这里的庵中人。
漫山遍野的苦荬吃不完,周围长松树木为邻居。
三千条丹诀满载在云笈中,来往的人乐于与世无争。
清晨,在石上点燃一炉香,此时天地间都显得和谐。
我年老无力砍柴,却仍能陪伴温暖的蒲团。
但愿我手中的瘦筇不会断,能将莲峰的一半分享给你。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叔华,号石湖,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生于浙江,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隐逸生活,情感真挚而细腻。
该诗创作于范成大隐居于莲华峰庵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淡泊。
《寄题毛君先生莲华峰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天台山的雄伟、莲华峰的高耸以及隐士的宁静生活。范成大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作者用“天台一万八千丈”夸张地描绘了山的高耸,显示出自然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在描写隐士的生活时,诗人使用了“独有幽人自来往”来体现隐者的孤独与自由,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诗中提到的“漫山苦荬食不尽”,反映出隐者的简朴与自足,而“长松为四邻”则突出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后面几句则展现了隐士的内心世界,追求无争的生活,体现出道教的哲学思想。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切,描绘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天台山的高度被描述为:
A. 一万八千丈
B. 一千丈
C. 五百丈
D. 两万丈
诗中提到的隐士的生活方式主要是:
A. 奢华
B. 简朴
C. 忙碌
D. 富裕
“丹诀三千满云笈”中的“丹诀”指的是什么?
A. 烹饪秘籍
B. 道教修炼法诀
C. 文学作品
D. 音乐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