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2:51
和季弟韵二十首
天海凭高两杳茫,岂无容地着吾狂。
俗人不惯呼聱叟,明主何曾罪寝郎。
耕富春山能重汉,隐王官谷未忘唐。
自嫌老病疏溪墅,只靠邻僧守竹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海的广阔与渺茫,感叹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在这片天地中狂放不羁。世俗之人不懂得称呼我为“聱叟”,而明主又从未因为我的自由而对我下罪言。诗人耕种着富饶的春山,希望能重振汉朝的辉煌,而隐居在王官谷中,心中依然怀念唐朝的繁华。自己年老多病,居住在偏僻的溪边小屋,只能依靠邻近的和尚来守护这竹屋。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子舜,号默斋,宋代诗人、词人,是南宋文学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豪放,常以历史、哲理为题材,作品多为抒发个人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经济不平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与感受为题材,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天海”开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高处俯瞰,视野开阔,但“杳茫”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渺小。诗人在此抒发了对世俗的反叛与独立的精神,认为即使是“狂”,也应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诗中的“俗人不惯呼聱叟”表明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知与自嘲,反映出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与超然。而“明主何曾罪寝郎”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统治者的期待,表达了一种理想的政治愿景。
接着,诗人提到“耕富春山”,意在通过耕作来重振汉朝的辉煌,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他仍然心系国家的兴衰。最后,诗人以“自嫌老病”收尾,展现了对年华逝去的惋惜,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淡然,体现了对于生命的深刻洞察与哲理思考。整首诗语调婉转,情感丰富,蕴含着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形成了浓厚的历史感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理想追求,既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有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展现了浓厚的历史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聱叟”指的是: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耕富春山能重汉”这句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