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季弟韵二十首

《和季弟韵二十首》

时间: 2025-05-04 02:02:51

诗句

天海凭高两杳茫,岂无容地着吾狂。

俗人不惯呼聱叟,明主何曾罪寝郎。

耕富春山能重汉,隐王官谷未忘唐。

自嫌老病疏溪墅,只靠邻僧守竹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2:51

原文展示

和季弟韵二十首

天海凭高两杳茫,岂无容地着吾狂。
俗人不惯呼聱叟,明主何曾罪寝郎。
耕富春山能重汉,隐王官谷未忘唐。
自嫌老病疏溪墅,只靠邻僧守竹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海的广阔与渺茫,感叹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在这片天地中狂放不羁。世俗之人不懂得称呼我为“聱叟”,而明主又从未因为我的自由而对我下罪言。诗人耕种着富饶的春山,希望能重振汉朝的辉煌,而隐居在王官谷中,心中依然怀念唐朝的繁华。自己年老多病,居住在偏僻的溪边小屋,只能依靠邻近的和尚来守护这竹屋。

注释

  • 聱叟:古代对年长者的称呼,含有讽刺意味,指的是那些不合时宜的人。
  • 明主:明智的君主,这里指对诗人宽容的统治者。
  • 耕富春山:指在富饶的春山中耕作,意在表达希望和理想。
  • 王官谷:可能指的是唐朝的隐士文化,表示对过去的怀念。
  • 疏溪墅:指偏僻的居所,表达诗人自我卑微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子舜,号默斋,宋代诗人、词人,是南宋文学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豪放,常以历史、哲理为题材,作品多为抒发个人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经济不平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与感受为题材,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天海”开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高处俯瞰,视野开阔,但“杳茫”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渺小。诗人在此抒发了对世俗的反叛与独立的精神,认为即使是“狂”,也应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诗中的“俗人不惯呼聱叟”表明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知与自嘲,反映出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与超然。而“明主何曾罪寝郎”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统治者的期待,表达了一种理想的政治愿景。

接着,诗人提到“耕富春山”,意在通过耕作来重振汉朝的辉煌,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他仍然心系国家的兴衰。最后,诗人以“自嫌老病”收尾,展现了对年华逝去的惋惜,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淡然,体现了对于生命的深刻洞察与哲理思考。整首诗语调婉转,情感丰富,蕴含着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形成了浓厚的历史感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海凭高两杳茫:从高处看海,广阔而无边,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
  2. 岂无容地着吾狂:难道这片天地中没有容纳我狂放不羁的空间吗?
  3. 俗人不惯呼聱叟:世俗之人不习惯称呼我为“聱叟”。
  4. 明主何曾罪寝郎:明智的君主又何曾责怪过我呢?
  5. 耕富春山能重汉:我在富饶的春山中耕作,希望能重振汉朝的辉煌。
  6. 隐王官谷未忘唐:隐居在王官谷,却依然怀念唐朝的繁华。
  7. 自嫌老病疏溪墅:我自己嫌弃年老多病,住在偏远的溪边小屋。
  8. 只靠邻僧守竹房:只能依靠邻近的和尚来守护这竹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比作无边的迷茫,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耕富春山能重汉,隐王官谷未忘唐”,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理想追求,既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有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展现了浓厚的历史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海:象征着广阔与无边,代表诗人的渺小与孤独。
  • :代表自由与不羁,体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 春山:象征着希望与复苏,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王官谷:隐喻历史的光辉与文化的传承,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竹房:象征隐逸的生活,代表诗人的淡泊与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聱叟”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年长者
    • C. 君主
    • D. 诗人自己
  2.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 A. 忘记
    • B. 怀念
    • C. 反对
    • D. 无所谓
  3. “耕富春山能重汉”这句的意思是:

    • A. 希望重振汉朝的繁荣
    • B. 只想耕作
    • C. 认为汉朝不重要
    • D. 只关注个人生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隐逸生活与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自由和豪情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作品都体现了隐逸思想,但刘克庄更多地关注历史与现实,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个人的精神世界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导引·秘文镂玉 导引·穹旻锡祐 导引·虞觞奉主 导引·吾皇尽孝 导引曲 其四 导引曲 其三 导引曲 其二 导引曲 其一 有忆 导引·经文纬武 导引曲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然结尾的成语 曰字旁的字 引足救经 舌长事多 長字旁的字 浟浟 空穴来风 家主翁 今有术 口字旁的字 郎才女姿 辛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非…非… 夏令 揎腕攘臂 哭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