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4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48:43
宿高邮露筋
作者: 俞德邻 〔宋代〕
午发淮子口,晚泊露筋北。
舟人指灵祠,欲语辄叹息。
伊昔避乱初,女郎实英特。
行行侍丘嫂,日暮云气黑。
嫂兮宿邻庄,我宁止路侧。
我生虽不辰,秉身贵弗㥾。
草深聚蚊虻,中夜纷鼓翼。
吮血噆人肤,其毒甚沙蜮。
女郎不肯顾,筋露身亦踣。
至今是邦人,庙貌严血食。
惜哉岁月深,姓氏不可识。
维士有百行,维女独四德。
贞洁一以亏,姬姜徒国色。
所以古妇人,送迎不踰阈。
嗟嗟露筋事,可为百世则。
胡然世俗人,所重在倾国。
我在中午时分从淮子口出发,傍晚时分停泊在露筋北边。
舟上的人指着灵祠,想要说话却只能叹息。
往昔我为避乱而来,这里的女子确实出色。
她们走来走去侍奉丘嫂,日暮时分云气渐渐变黑。
丘嫂啊,我宁愿在路边停留。
我虽然生来运气不好,但身世却是高贵无比。
草木茂盛,蚊虫成群,中夜里纷纷鼓翼。
它们吮吸血液,咬人皮肤,其毒性比沙蜮还要厉害。
女子们不愿意理睬我,筋露也因此而疲惫。
直到如今这里的人,庙貌严肃,饮食也很讲究。
可惜啊,岁月已经过去,连姓氏都无法辨认。
有士人有百种品行,女子却只有四种德行。
贞洁一旦损失,姬姜也只能是徒有国色。
所以古代的妇人,送迎之间不越过门槛。
唉,露筋的事情,可以传颂百世。
可怜世俗的人,所重的却是倾国之色。
俞德邻,宋代诗人,以其诗歌细腻、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宿高邮露筋》创作于宋代,背景是战乱时期,诗人借宿高邮之地,感怀往昔,表达对女子命运的同情及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这首诗以“宿高邮露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女性命运的沉思。开头描绘了船行与停泊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流浪者的孤独感。接着,诗人提到“灵祠”,暗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历史的敬畏。随即转入对女子的描写,表现出她们的美丽与坚韧,但同时又折射出她们命运的无奈与悲哀。诗中反复提到“贞洁”与“倾国”,揭示出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标准,让人深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文笔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深处的关怀,具有深刻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午发淮子口,晚泊露筋北。
诗人描绘了自己旅途的时间与地点,展现出一种流浪的状态。
舟人指灵祠,欲语辄叹息。
船上的人指向灵祠,暗示对过去的怀念与叹息。
伊昔避乱初,女郎实英特。
通过对女性的描述,表现她们在乱世中的坚韧与出色。
行行侍丘嫂,日暮云气黑。
描述日暮时分的情景,暗示着即将到来的黑暗与不安。
嫂兮宿邻庄,我宁止路侧。
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邻里温情的向往。
我生虽不辰,秉身贵弗㥾。
显示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自豪与命运的无奈。
草深聚蚊虻,中夜纷鼓翼。
通过虫鸣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吮血噆人肤,其毒甚沙蜮。
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象征着人生的艰辛。
女郎不肯顾,筋露身亦踣。
表达了女子对诗人的冷漠,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离。
至今是邦人,庙貌严血食。
说明了地方文化的延续与变迁。
惜哉岁月深,姓氏不可识。
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身份的迷茫。
维士有百行,维女独四德。
对比男子与女子的社会角色,反映出性别歧视的现实。
贞洁一以亏,姬姜徒国色。
通过历史人物的比较,揭示了女性命运的悲剧。
所以古妇人,送迎不踰阈。
反映出古代女性的贞洁与社会规范。
嗟嗟露筋事,可为百世则。
对过去的唏嘘与对未来的叹息。
胡然世俗人,所重在倾国。
批判社会对女性的肤浅看法,强调真正的价值在于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揭示出人性深处的关怀与反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位?
诗中提到的“灵祠”主要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贞洁”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