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1:19
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 其一
作者:姚燮 〔清代〕
我心苦不多,有怀难遍给。
缄耳谢惊霆,谁来破幽蛰?
故人敦夙欢,结交重车笠。
星散天无垠,河光暗空挹。
蒸蒸木向荣,中有露声歙。
悄焉霏吾衿,萦之泪痕湿。
彼美不可邀,榛苓眷山隰。
非无新相知,末由慰怏悒。
我内心的苦恼并不算多,但对故人的思念却难以尽诉。
我捂住耳朵来拒绝那惊雷,谁能打破我深沉的沉寂?
故人之间的深情厚谊,犹如结伴而行的车与蓑衣。
星星在无边的天空中散落,河水的光辉在黑暗中流淌。
树木正茂盛向上生长,树叶上有露水轻声滴落。
我悄然无声,衣衫沾湿了泪痕。
那位美好的人无法邀请,似乎我对山隰的榛苓之情依依不舍。
并非没有新的朋友,但却无法慰藉我的怅惘与忧愁。
作者介绍:姚燮,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曾任官职,著有多部诗集。其诗风格融合了传统与个人情感,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夜,作者身处都城,思念故人,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孤独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内心的孤寂。
这首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内心的苦闷。开篇的“我心苦不多,有怀难遍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既有对生活的满足感,也有对友人的无尽思念。诗中的“缄耳谢惊霆”展现了诗人对外界喧嚣的厌倦与内心的宁静追求,似乎在向世俗告别,渴望一种深沉的交流。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星空与河流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空灵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则回归到对故人的思念与新朋友的无奈,传达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纠结。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与情感的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深邃而又微妙的情感流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反映了对新友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复杂的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孤独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缄耳谢惊霆”意指什么?
a) 拒绝听雷声
b) 喜欢听雷声
c) 与雷声无关
“故人敦夙欢”中的“敦”字可以理解为:
a) 轻松
b) 深厚
c) 疏远
诗中提到的“榛苓”象征着:
a) 新朋友
b) 旧友
c) 自然与故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