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1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9:59
庚子正月彗见於室有诏求言因上己见有感作三
天象占仁爱,宸心极战克。
图从甘石辨,言并禹汤兴。
有志酬消露,无词赞履冰。
至明昭万里,先原烛西陵。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天象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诗人认为天象是仁爱和忠诚的象征,皇帝的心意无比坚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借助于古代天文学家的智慧,诗人将古代的贤明君主与现今的治理相提并论。志向高远的人能够报效国家,而那些身处权力中心的人却常常无言以对。最终,诗人期待天明之时,万里晴空能够揭示真实的历史与未来。
岳珂(约1180-约1250),字宗道,号石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以豪放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政治时事和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作于庚子年正月,正值新春之际。彗星的出现通常被视为国家命运的预兆,诗人受到诏令的启发,思考国家治理与自身的志向,故而作此诗以表心声。
这首诗从天象的变化入手,借用自然现象反映国家的命运与治理。诗人在开头以“天象占仁爱”引入,指出天象不仅是自然的表现,更与君主的仁爱之心紧密相连。接着,诗人提到“宸心极战克”,强调君主的决心和力量,暗示在面临国家难题时,领导者的坚定态度至关重要。
诗中提到的“甘石”和“禹汤”则是对历史的回顾,通过对比古代贤明统治者与当下治理,表达了对理想治国理念的追求。诗人在“有志酬消露”一联中,将抱负与现实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突显了现实中无法言说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诗人在“至明昭万里”中寄予了美好的希望,期待明亮的未来能够揭示出真相,给国家带来光明。这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反思,使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探讨了国家治理与个人志向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天象”主要象征什么?
“有志酬消露”中的“消露”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宸心”的理解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