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冯承素兰亭叙帖赞

《冯承素兰亭叙帖赞》

时间: 2025-04-26 23:40:04

诗句

猗应龙,蟠九嵕。

抱骊珠,閟含风。

见似人,喜若跫。

作者谁,臣姓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40:04

原文展示:

猗应龙,蟠九嵕。抱骊珠,閟含风。见似人,喜若跫。作者谁,臣姓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应龙在九嵕山上蜿蜒盘旋的景象,抱着珍贵的骊珠,似乎在隐含着风的气息。它的形态看起来像人,带给人愉悦的感觉。请问这位作者是谁?我姓冯。

注释:

  • 猗应龙:猗(yī),表示赞叹;应龙是古代神话中的龙,象征威严和能力。
  • 蟠九嵕:蟠(pán),盘旋;九嵕是指高耸的九座山,象征着险峻。
  • 抱骊珠:骊珠是传说中一种珍贵的珠子,象征珍贵和美好。
  • 閟含风:閟(bì),隐含;含风表示有风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见似人:指让人联想到人形,给人一种亲切感。
  • 喜若跫:喜若(xǐ ruò),形容心情愉悦;跫是脚步声,形容愉悦的心情如同脚步声轻快。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岳珂,字汝深,号云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人,以其书法与诗歌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兰亭聚会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作者身份的自我引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应龙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与美感的自然景象。开头的“猗应龙”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神话般的境界,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与神秘力量的敬畏。诗中所描绘的骊珠,象征着珍贵与美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诗人用“见似人”的形象化表达,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似乎在暗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的自我引介,则透露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自豪感。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追求美与和谐的心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猗应龙:表达了对应龙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神话的敬仰。
    • 蟠九嵕:描绘了龙的形态与环境,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抱骊珠:骊珠的珍贵映衬了自然的美好。
    • 閟含风:风的描写使得场景更加灵动。
    • 见似人:引发思考,象征人与自然的关系。
    • 喜若跫:传达出一种内心的愉悦和轻松。
    • 作者谁,臣姓冯:自我介绍,展示了诗人的谦逊。
  • 修辞手法

    • 比喻:应龙与人形的比喻,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使自然元素具有人性化特征,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 对仗:“抱骊珠,閟含风”的对仗,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神秘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自豪。

意象分析:

  • 应龙:象征着威严、力量与神秘,代表自然的力量。
  • 骊珠:象征珍贵与美丽,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象征自由与灵动,使整个场景更具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猗应龙”中的“猗”是哪个意思?
    • A. 赞叹
    • B. 生气
    • C. 高兴
  2. 诗中提到的“骊珠”象征什么?
    • A. 珍贵
    • B. 普通
    • C. 破旧
  3. 诗中“见似人”表达了什么?
    • A. 对人类的否定
    •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 C. 人的孤独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对比岳珂的《冯承素兰亭叙帖赞》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岳珂更富有神秘感,而李白则更加豪放,具有深厚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其十一 即席酬赠悔庵司李 满江红 其四 为李子文石题宋贾文元公牙牌词刻拓本,鹅湖华氏于丁酉年得于临安,画图徵诗,装成小 满江红 其三 白荷花 满江红 其六 寄怀祖赞善勿庵 满江红 戏示次内 满江红 春日课儿,感悼外子 满江红 其四 青墩夏咏,和陈其年江村韵 满江红 其十一 用韵答萧灵曦 满江红 赠娄东周逸园兼怀毛亦史 满江红(次潼川漕刘殿院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幽碧 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北斗之尊 狼山鸡 光量子 名教罪人 齐字旁的字 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里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畎亩之忠 游骑无归 儿字旁的字 包含赂的词语有哪些 脱缰之马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转角子 无字旁的字 男婚女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