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广成子

《杂咏一百首·广成子》

时间: 2025-05-07 21:23:11

诗句

不能战涿鹿,聊复隐崆峒。

挥手谢轩帝,毋烦顺下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3:11

原文展示:

不能战涿鹿,聊复隐崆峒。
挥手谢轩帝,毋烦顺下风。

白话文翻译:

我无法在涿鹿之战中取得胜利,因此只能隐居在崆峒山。挥手向轩辕帝致谢,不要再麻烦我顺风而下。

注释:

  • 涿鹿:指涿鹿之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与蚩尤之间的大战,象征着英雄的斗争。
  • 崆峒:崆峒山,位于中国甘肃省,是道教名山,隐士居住之地,象征隐逸生活。
  • 轩帝:指轩辕帝,即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传说中的文化英雄。
  • 顺下风:顺风而行,意指不想再受到外界干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景崇,宋代诗人、词人,生于南宋,曾任官职但也因时局动荡而多次隐居。他的诗词风格清新典雅,兼具豪放与细腻的特点。

  •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他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侵扰,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英雄史诗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短,但意蕴深厚。开头的“不能战涿鹿”便直接引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典故,涿鹿之战被视作英雄对抗的象征,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失落。诗中提到的崆峒山则是隐士的象征,显示出诗人渴望逃避纷扰、寻求内心宁静的心情。

“挥手谢轩帝”一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透露出一种自谦之情,似乎在表明自己虽有志于大业,然而却难以成就,最终只能选择隐退。最后一句“毋烦顺下风”,则是对世事的释然,显示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透漏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流露出诗人对社会、历史和个人选择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能战涿鹿”:诗人承认自己无法在如涿鹿之战那样的历史舞台上展现英雄气概。
    • “聊复隐崆峒”:选择隐居于崆峒山,象征着对名利的放弃。
    • “挥手谢轩帝”:对轩辕帝的感谢,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自己无法成就大业的自我安慰。
    • “毋烦顺下风”:希望不再受到外界干扰,寻求内心的安宁。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对仗工整,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隐喻:崆峒山暗示隐逸生活,涿鹿象征英雄的斗争,丰富了诗的内涵。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自我命运的叹息,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涿鹿:象征英雄史诗与历史斗争,表达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崆峒:隐逸与安静的象征,代表诗人对逃避现实的渴望。
  • 轩帝:历史文化的象征,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不能战涿鹿”中的“涿鹿”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古代战争
    C. 一个地方
    D. 一种植物

  2. 诗中提到的崆峒山象征什么? A. 斗争
    B. 名利
    C. 隐逸生活
    D. 家庭

  3. “挥手谢轩帝”表达了诗人对哪个历史人物的敬仰? A. 孔子
    B. 轩辕帝
    C. 李白
    D. 苏轼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广成子》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是一种对田园生活的真实渴望。两者相辅相成,展现了不同的隐逸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评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满江红 满江红 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 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 卜算子(柬赵佥)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送杜仲高) 菩萨蛮(次杜叔高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转的成语 包含翻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清真言 狂吠狴犴 左建外易 糹字旁的字 断断续续 风字旁的字 辽辽 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霜的成语 抹月批风 箝口侧目 尝胆眠薪 马生角 手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云阶月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