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轩窠石

《小轩窠石》

时间: 2025-05-07 23:41:46

诗句

密傍轩窗开小池,巧安窠石俯清漪。

道人不爱闲花草,祗种瓶蕉和水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1:46

原文展示:

密傍轩窗开小池,
巧安窠石俯清漪。
道人不爱闲花草,
祗种瓶蕉和水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窗旁开辟出一小池塘,巧妙地将石头安置在其旁,俯瞰着清澈的水波。诗中的道人不喜欢杂乱的花草,只种植了几株水瓶蕉和水栀。

注释:

  • :紧靠,紧邻。
  • 轩窗:指高窗,轩是高的意思。
  • 小池:小水池。
  • 巧安:巧妙地安置。
  • 窠石:窠是鸟巢,此处指放置在水边的石头。
  • 清漪:清澈的水波。
  • 道人:道教的修道者。
  • :只,仅仅。
  • 瓶蕉:水瓶蕉是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池塘中。
  • 水栀:水栀是一种香气芬芳的植物,适合生长在水边。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道人”一词常常与道教文化相联系,体现了隐逸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字子华,号青弦,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淡薄。

创作背景:

史弥宁生活在宋代,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追求安静、简朴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小轩窠石》是一首描写静谧山水环境的诗。全诗以“密傍轩窗开小池”开头,给人一种恬静而自然的感觉,窗前的小池水波荡漾,静谧而美丽,似乎在诉说着自然与生活的和谐。接着“巧安窠石俯清漪”,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巧妙安排,也反映了他心中的艺术追求。石头的安置,仿佛是为了更好地与水波相呼应,形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道人不爱闲花草”,此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选择,道人似乎并不追求繁华而是倾心于简约的生存方式。最后一句“祗种瓶蕉和水栀”,则是诗中最具生活气息的一部分,水瓶蕉与水栀的结合,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还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展现了隐士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密傍轩窗开小池:窗边开出小池,环境宁静,隐逸的生活即将展开。
  2. 巧安窠石俯清漪:巧妙地安置石头,水波清澈,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3. 道人不爱闲花草:道人不追求繁华,反映了他对生活的选择和态度。
  4. 祗种瓶蕉和水栀:只种简单的水生植物,体现了诗人对简约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内心的宁静。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闲花草”与“瓶蕉水栀”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对照。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隐逸者对自然与简约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繁华世俗的超脱与拒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池:象征宁静与自然的栖息地。
  • 窠石:象征隐逸的生活,人与自然的结合。
  • 水瓶蕉和水栀:代表简单、纯净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道人不爱闲花草”的意思是? A. 喜欢花草
    B. 不追求繁华
    C. 种植各种花草

  2. 诗中的“清漪”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水波
    B. 流动的风
    C. 清新的空气

  3. 诗人选择只种瓶蕉和水栀,反映出什么生活态度? A. 热爱繁华
    B. 崇尚简约
    C. 对生活无所谓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史弥宁的《小轩窠石》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交融,传递出一种哲理思考,而史弥宁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简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文章与研究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东山图 鹧鸪天(腹疾困睡和朱希真词) 冶城 风雪二首 四和 三笑图 四和 又和南塘十首 和季弟韵二十首 送舶使王监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魚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滋蔓难图 十死之地 鹊眐 包含仔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臂的成语 骄浮 提土旁的字 一叶迷山 窝儿里反 利结尾的成语 迷着 教头 木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赤鴈 百喙难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