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6:36
檐滴
作者: 史弥宁 〔宋代〕
过雨秋檐不住声,
敲盆滴砌带诗清。
料渠要学侬搜句,
旋叠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秋天的屋檐滴水声,清脆悦耳,仿佛在敲打着盆子,映衬出一种诗意的清幽。诗人推测,雨声如同诗句的灵感,需要不断地去倾听和捕捉,从而形成一首首富有韵律的诗。
史弥宁,字子真,号山人,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活跃于文学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常融入哲理思考。
此诗创作于秋雨之后,诗人受雨声的启发,借助自然的声音来引发自己的诗思。诗中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檐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与内心感悟。诗的开头“过雨秋檐不住声”,描绘了秋雨过后的静谧与宁静,屋檐滴水不绝,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柔和的感觉。雨声如同一曲无形的乐章,敲打着诗人的心弦,引发出无尽的诗思。
“敲盆滴砌带诗清”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雨水滴落的音韵之美,水滴声宛如清音,带有一种诗意的清新。这种声音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诗人灵感的源泉,启发他去创作出更好的诗篇。
接下来的“料渠要学侬搜句”,表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觉和努力。他意识到,诗句的灵感和创作并非偶然,而是需要用心去捕捉和学习的过程。而“旋叠平平仄仄平”则是对诗句格律的探讨,展示了诗人在写作时对声韵的重视和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不仅展现了秋雨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强调了创作灵感的捕捉与诗句音韵的重要性,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
诗中“过雨秋檐不住声”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料渠要学侬搜句”中“侬”指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