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1:3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35:45
满江红 哀汶川
作者: 魏新河 〔当代〕
痛哭神州,西南际陆沉天坼。
君不见道崩城没,石飞江立。
谁去纵勘青史血,我来横下苍生泣。
见王师十万指狂尘,中肠迫。
安和乐,衣共食。
职与俸,车兼宅。
是哀哀父母,岁时供给。
列国或开悲悯眼,此邦不折艰危脊。
正千家野哭压吾庐,忧端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汶川地震的深切哀痛与对故土的忧虑。诗中描绘了神州大地的悲惨景象,西南地区遭遇了大地震,天崩地裂,城市和道路被毁,河流中的石块飞起。面对历史的血泪,诗人感到无奈与愤慨,指责那些无能为力的历史学者。诗中也提到国家的军队在灾难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人民的安乐生活被打破,父母的辛劳供给也变得无能为力。国际的悲悯目光投向这片土地,但在艰难中仍然屹立不倒。最终,千家万户的哭泣声压得诗人心头沉重,忧愁汇聚在一起。
作者介绍:魏新河,现代诗人,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风格深刻且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灾难的哀悼与对生命的关切,反映了社会对灾难的集体悲痛。
《满江红 哀汶川》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愤慨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痛哭的语气,展现了对故土的深切关怀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开篇的“痛哭神州”,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悲痛,紧接着的“西南际陆沉天坼”,则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展现了汶川地震的惨烈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诗中对历史的反思与责任的追问更是增添了深度。诗人质疑谁能真正记录这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历史是否能够承载这些血泪?在这场浩劫中,人民的安乐生活被无情打破,父母的辛劳供给也显得无力。在社会动荡与巨大痛苦面前,诗人不仅关注个人的命运,更关心整个民族的未来。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厚重,既有对灾难的控诉,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文的深刻思考。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歌的律动感,使得悲痛的情感更加鲜明。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感受与民族的悲痛结合在一起,让读者深刻体会到那一刻的震撼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汶川地震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痛苦感受,呼唤社会对生命与人性的关怀,反映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道崩城没”所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王师”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