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4:05
点绛唇
汪莘 〔宋代〕
晓角霜天,昼帘却是春天气。
小园行处。双蝶相随至。
恰向梅边,又向桃边睹。
孜孜地。访兰寻蕙。
谁会幽人意。
在清晨的角落里,霜降的天际,白昼的帘子已是春天的气息。
在小园中漫步,双双的蝴蝶随之而来。
恰好在梅花旁,又在桃花边上看见。
我孜孜不倦地,寻找兰花和蕙草。
谁能理解这幽静人的心意呢?
汪莘,宋代词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其词风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点绛唇》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渴望与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内心情感的探索与思考。
《点绛唇》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开篇以“晓角霜天”引入,描绘出晨霜的清冷与春天初来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园中“双蝶相随”,象征着生命的活泼与春天的生机,词人仿佛与自然共舞,展现出轻盈的步伐和愉悦的心情。
在描写梅、桃花时,词人不仅仅是停留于对花的欣赏,而是通过对比,渗透了对爱情的期盼与思考。梅花的孤傲与桃花的娇艳,似乎在暗示着词人对恋情的向往与对内心孤独的无奈。
“孜孜地访兰寻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最后一句“谁会幽人意”则是情感的升华,流露出一种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整首词情景交融,字句之间流露出温柔的感伤与淡淡的忧愁,展现了宋代词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与细腻表达。
“晓角霜天,昼帘却是春天气。”
清晨的角落里,霜霭笼罩,白昼的帘子却透着春天的气息。这里对比了晨霜的冷与春天的暖,暗示了时间的交替与季节的更迭。
“小园行处。双蝶相随至。”
在小园中漫步,两只蝴蝶相伴而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泼。
“恰向梅边,又向桃边睹。”
恰好在梅花和桃花之间徘徊,描绘出自然的美好与多样。
“孜孜地。访兰寻蕙。”
孜孜不倦地寻找兰花和蕙草,展现了对美的执着追求。
“谁会幽人意。”
最后抒发出一种孤独与渴望理解的情感,表现出对内心情感的诉说。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向往,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孤独情感的思索与对理解的渴望,体现了深刻的哲理与细腻的情感。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个人情感的复杂与内心渴望的纠结。
“晓角霜天”中的“霜”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特点?
诗中提到的“孜孜”意指:
诗的最后一句“谁会幽人意”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