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3:26
春在梅边动,寒从月外来。
贫于萤不暖,心与烛俱灰。
此意悠悠著,从谁细细开。
病来更忧患,泪尽只馀哀。
春天在梅花旁悄然流动,寒冷却是从月亮外飘来。
贫穷如同萤火虫般无力取暖,心情却像蜡烛一样黯淡无光。
这种思绪悠悠飘荡,究竟是从谁的手中细细展开的呢?
疾病降临更加忧虑,泪水流尽只剩下无尽的悲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与春天,常常用来象征希望与生机;而“寒从月外来”暗示了孤独和寒冷的情感,与梅花的生机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挣扎与忧虑。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人生多舛之时,心中充满了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反思。诗中表现了他对生活困苦的感受,及面对疾病和忧虑时的无奈和悲伤。
本诗通过对春天和寒冷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梅花则是春的代表,然而寒冷却从月外而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与无奈。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将自身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传达出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感悟。
诗中提到的“贫于萤不暖”,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贫苦与无助,萤火虫的微光无法带来温暖,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失落感。接着“心与烛俱灰”,蜡烛的光亮在诗人心中已然熄灭,表明了他内心的绝望与无助。
此外,“此意悠悠著,从谁细细开”,诗人感受到思绪的漫长与无尽,似乎在追问,这种复杂的情感究竟从何而来。最后一句“病来更忧患,泪尽只馀哀”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病痛和忧虑的感受,流尽的泪水只剩下深深的悲哀。
全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苦闷,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与疾病时的无奈和悲伤,展现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与内心的对比,反映了人在逆境中对希望的向往与现实的无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天是通过什么意象表现的?
A. 月亮
B. 梅花
C. 萤火虫
答案:B
诗人对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A. 充满希望
B. 无奈与悲伤
C. 快乐与满足
答案:B
“寒从月外来”中的“月”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杨万里的这首诗,体会其情感的细腻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