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3:35
泛舟萧公陂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山水绕青炉鞴红,
花开絮乱春欲空。
太白酌酒尘世外,
小舟荡桨农事中。
筑堤溉田十里同,
居民举手称萧公。
萧公有惠何时穷,
十里穮袞无凶丰。
这首诗描绘了青山绿水环绕的美丽景色,红色的炉火映衬着春天的花朵,花瓣飘落,仿佛春天即将过去。诗人提到太白(李白)在世外独酌,与世无争,似乎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界。小舟在湖中轻轻荡漾,周围的农田与农人的生活交融在一起。筑堤灌溉,农田连成十里,居民们纷纷举手称赞萧公(指的是当地的治理者)。萧公的恩惠何时会结束呢?十里地的丰收与安宁似乎永无止境。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田园生活,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春日,诗人泛舟于萧公陂,感受到周围自然的美好与农田的富饶,借此表达对治理者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泛舟萧公陂》是曹彦约的一首经典山水诗,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诗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农田的丰收,借助李白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情怀。
诗的开头,山水环绕与春花飞舞的景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着,诗人自然而然地提到太白,表现出对李白式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这种生活不受尘世纷扰,反而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彰显了作者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人们的生活,描写了萧公的治理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关注。最后一句“萧公有惠何时穷,十里穮袞无凶丰”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治理者施惠于民的期待。
整首诗以山水之美引入,以社会之乐结尾,构成了一种自然而又和谐的诗意,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治理者施惠于民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太白”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十里穮袞”中的“穮袞”指的是什么?
A. 田地
B. 稻谷
C. 村庄
诗的主题主要体现了对什么的赞美?
A. 自然
B. 生活
C. 治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