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5:47
初无警策骤惊人,亦不媕阿巧进身。
每向经筵持正论,愿於国肪奖忠臣。
昔从新政趋严召,今为衰年避要津。
陛下果能行古道,虽闲犹是太平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怀。诗中提到,没有警策却能让人惊醒,也没有谄媚能让人升迁。每次在朝堂上发表正直的见解,希望国家能重用忠臣。回想曾经的新政时代,我曾经积极响应号召,而现在却因国势衰弱而避开重要的岗位。若陛下能真正施行古代的治国之道,即使身处闲散之地,也仍然是个平民的安宁生活。
曹彦约,宋代诗人,虽不如苏轼等人名声显赫,但其诗作常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怀。他的作品多以忠诚和理想主义为主题,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
此诗写作于宋代,正值政局动荡与社会变革的时代。作者感受到国家的衰败与忠臣的失落,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治理理念的思考和对忠臣的呼唤。
《忆归口号》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诗作,曹彦约在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转变。开头的“初无警策骤惊人”暗示了治理的不力,缺乏有效的措施使得人们的警觉性下降。接着,诗人提到的“亦不媕阿巧进身”,则表达出对当时政治环境中谄媚与奉承的厌恶,强调了正直和忠诚的重要性。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每向经筵持正论”可见诗人对忠臣的期盼,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冀。对于曾经的“新政”,诗人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追随的热情,又有对现状的无奈与失落。
最后一联“陛下果能行古道,虽闲犹是太平民”,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治国理念的崇尚,认为如果能回归传统的治理方式,即便是身处闲散之地,也能享受平民的安宁。这既是对统治者的期望,也是对民众安定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诚和正直的呼唤,以及对古代治国智慧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反映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盼。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亦不媕阿巧进身”中,诗人对什么态度持否定态度?
A. 忠诚
B. 谄媚
C. 正直
D. 政策
“陛下果能行古道”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期望?
A. 新政
B. 传统治理
C. 战争
D.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