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4:50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
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月自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女子在寒冷的夜晚,无法入梦的情景。她躺在冰凉的床上,梦境无法成形;夜空如同清澈的水,轻柔的云朵在其中飘荡。远处传来大雁的鸣叫,飞往潇湘的方向,而在那十二层楼阁中,明亮的月光依旧照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潇湘”常常出现在古诗中,代表着思念和离愁,体现出诗人在此情境下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蓝田,唐代诗人,擅长词,流派上属于“花间派”。其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情感和细腻的生活细节,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 《瑶瑟怨》创作于温庭筠的晚年,诗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思念与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无奈。
《瑶瑟怨》是温庭筠的经典作品之一,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孤寂夜晚的心境。开篇“冰簟银床梦不成”,即以“冰簟”与“银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寒冷与孤独,后者则象征奢华与空虚,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接着“碧天如水夜云轻”,描绘出静谧的夜空,营造了一个清幽但又冷清的氛围,恰如诗人内心的孤独。
“雁声远过潇湘去”,提到大雁的鸣叫,寓意着离别与思念,带给人一种深切的感伤。最后一句“十二楼中月自明”,强调了即便在这样的孤独中,月亮依旧明亮,象征着希望与理想的存在,然而这种美好与孤独的对比又令诗人感到更加深沉的忧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温庭筠对女性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爱情与孤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在奢华背后隐藏的孤独与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冰簟”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寒冷与孤独
C. 奢华
“十二楼中月自明”中的“明”字在这里表示什么?
A. 光亮
B. 明白
C. 忧伤
“雁声远过潇湘去”暗示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与离别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温庭筠的《瑶瑟怨》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但其风格更加柔和与婉约,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此外,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虽主题相似,但更多地体现了对亲情的思念,反映出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