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03:22
华景洞
作者:吕愿中 〔宋代〕
斯洞名华景,累累乳石悬。
虚崖疑月窟,绝顶瞰江湍。
岩底金仙寺,峰头玉井莲。
地形居众外,气象伟无前。
徙仗观初日,归舆触暝烟。
蔽林排翠幄,封径簇花钿。
爽致资清赏,镌题记昔年。
猿啼声应谷,云破月侵筵。
策蹇追华驷,鸣髇指坠鸢。
谁人能画此,为倩老龙眠。
这座洞穴名为华景,悬挂着层层乳石。
虚空的悬崖似乎是月亮的洞窟,登上绝顶可以俯瞰江水奔流。
岩底有金仙寺,峰顶有玉井和莲花。
地势在众山之中独特,气象壮丽无与伦比。
我倚靠着观赏初升的太阳,归程中却碰上了傍晚的烟雾。
浓密的树林像翠绿的帐幕,封闭的小径簇拥着花钿。
清爽的气候令人陶醉,铭刻下往年的记忆。
猿啼声应和着山谷,云层破开月光照射到筵席。
策马追逐华丽的骏马,鸣叫的鸟儿指引着我飞翔。
谁能将这幅景象画出来,让我请老龙来安眠?
作者介绍:吕愿中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擅长用细腻的语言表现环境的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吕愿中游历华景洞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吕愿中的《华景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展现了华景洞的壮丽与清幽。开头两句以“斯洞名华景,累累乳石悬”引入,让读者立刻感受到洞穴的独特地貌和神秘感。接下来的描写如“虚崖疑月窟,绝顶瞰江湍”,则通过对比和对仗,展现出华景洞的宏伟与深邃。诗中通过描写“金仙寺”、“玉井莲”,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出诗人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感。
后半部分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游览的愉悦与感受,如“爽致资清赏,镌题记昔年”,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后两句“谁人能画此,为倩老龙眠”更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无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斯洞名华景”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金仙寺”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