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1:31
买山荷叠钱,照天水开府。
幽花有余香,谁复为贾午。
胜名须斯人,清游更何所。
临深未能还,我俗作危语。
花费金钱买山,仿佛在水边开府。
幽静的花儿散发着余香,谁还会为贾午而忙碌呢?
要想获得胜名,必须依赖于这些人,清闲的游玩又能去哪里呢?
面对深渊却无法回头,我的世俗之言就显得格外危险。
王之道,字君卿,号静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脱俗、寄情山水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王之道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因老游水寨府治东轩二首》创作于王之道晚年,可能是在他游览水寨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世俗名利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清闲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反思与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用金钱购买山林的行为,似乎在讽刺那些沉迷于物质享受的人。而“幽花有余香”则传达了一种宁静的美好,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开始质疑,究竟还有谁会在忙碌中为名利而奋斗。
接下来的“胜名须斯人”则表明,想要获得名声与成就,确实需要依赖那些有能力的人,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现实的压力。最后两句“临深未能还,我俗作危语”则是全诗的升华,面对深渊的无奈与世俗的危险让人深感无力,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思考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世俗压力下的迷茫与无奈,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买山”的意义是:
A. 追求物质享受
B. 追求名声
C. 追求权力
D. 追求知识
“幽花有余香”中的“幽花”象征着:
A. 名利
B. 自然的美好
C. 商人
D. 生活的压力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判
C. 忽视
D. 追求
答案:
王维《山中杂诗》: 王维的作品同样反映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描绘的山水场景与王之道的描写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更多是宁静与和谐的表达,而王之道则带有一丝对世俗名利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