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德山涓老无句堂

《题德山涓老无句堂》

时间: 2025-05-03 22:28:43

诗句

峰头示众合如何,一棒由来已自多。

空去空回还信否,至今疑杀那人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8:43

原文展示:

题德山涓老无句堂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峰头示众合如何,一棒由来已自多。
空去空回还信否,至今疑杀那人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哲理性的思考。诗中提到“峰头示众合如何”,意指在高峰上展示给众人,然而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接着提到“一棒由来已自多”,暗示着一种传承的智慧或教训。最后两句“空去空回还信否,至今疑杀那人诃”,则是在反思这种传承是否真实有效,甚至对某个人的怀疑。

注释:

  • 峰头:指山顶,象征高处、智慧或真理。
  • 示众:向众人展示。
  • 一棒:比喻一种教诲或警示。
  • 空去空回:比喻无所获得的循环状态。
  • 信否:是否可信。
  • 那人诃:指被质疑的人,可能是某种智慧的传授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哲理和人生感悟为主题,作品多涉及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之道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之际,反映了对传统智慧的质疑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智慧的反思。开头的“峰头示众合如何”引人深思,似乎在追问一切显而易见的真理是否真的值得信赖。接下来的“一棒由来已自多”则暗示了传承的智慧常常是由长久的教诲与警示构成,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内心的疑惑。最后两句通过“空去空回”描绘了一种无果的循环,反映出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困惑与挣扎。整首诗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学思考,展示了王之道对人生命题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峰头示众合如何:在高处展示给众人,是否真的有意义?
  2. 一棒由来已自多:智慧与教诲是由长久的经验积累而来。
  3. 空去空回还信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是否真实可信?
  4. 至今疑杀那人诃:对传授智慧之人的质疑,是否他所说的真的正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智慧比作“一棒”,带有警示与教导的含义。
  • 对仗:诗中结构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智慧的质疑与人生的反思,表现出对传统教诲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困惑与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峰头:象征智慧与真理的高点。
  • 一棒:象征教诲与警示。
  • 空去空回:象征无果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峰头示众合如何”意思是?
    A. 高峰的风景很美
    B. 展示给众人的意义
    C. 徒劳无功的追求
    答案:B

  2. “一棒由来已自多”中的“一棒”比喻什么?
    A. 一根棍子
    B. 重要的教训
    C. 传说中的武器
    答案:B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对传统智慧的质疑
    C. 人生的快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题德山涓老无句堂》与《登高》:两者都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登高》更强调对自然的感悟,而《题德山涓老无句堂》则集中在对智慧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蹋蹴篇 禁酒 铜将军 归雁吟 十七日过无住庵,因留题签上人半云轩 慈鸡田 浣女词 题王粲登楼图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 其五 犀之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王祥卧冰 求名责实 歹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矫尾厉角 绿结尾的成语 比字旁的字 镢头 荏苒日月 空印 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浮萍浪梗 肀字旁的字 牙签 中看不中吃 文章绝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