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晚春

《晚春》

时间: 2025-05-02 10:14:57

诗句

品物趋时慰寂寥,静观玄化自超遥。

鹦因求友偏饶舌,柳为含绵嫩折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4:57

晚春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原文展示:

品物趋时慰寂寥,静观玄化自超遥。
鹦因求友偏饶舌,柳为含绵嫩折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晚春时节的感受:随着物候的变化,内心感到些许的慰藉,静静观察自然的变化,心灵却能超然于世。鹦鹉因为追求友谊而喋喋不休,柳树则因春意盎然而娇嫩欲折。

注释:

  • 品物:观察万物,感受其变化。
  • 趋时:顺应时节的变化。
  • 寂寥:内心的孤独和清寂。
  • 玄化:指自然的变化,深邃而神秘。
  • :鹦鹉,一种善于模仿的鸟,象征喋喋不休。
  • 含绵:形容柳叶柔软而含蓄,充满春意。
  • 嫩折要:指嫩柳的枝条容易被折断,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娇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仲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见记载,但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晚春》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晚春》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哲思的诗作,诗人在简单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开篇以“品物趋时慰寂寥”引入,表现出对万物变化的细腻观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品味获得了内心的慰藉,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接着“静观玄化自超遥”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于世俗的宁静心境,强调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后两句通过鹦鹉和柳树的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鹦鹉因追求友谊而喋喋不休,反映出人类在沟通与情感上的复杂性;而柳树则因春意盎然而显得娇嫩,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整首诗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品物趋时慰寂寥
    • 诗人观察万物的变化,随着季节的更替,内心感到一丝慰藉。
  2. 静观玄化自超遥
    • 在静谧中观察自然的变化,心灵超越了世俗的纷扰,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3. 鹦因求友偏饶舌
    • 鹦鹉因为渴望友谊而喋喋不休,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求。
  4. 柳为含绵嫩折要
    • 柳树因春意而显得娇嫩,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柔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联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鹦鹉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人类的社交需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鹦鹉:象征喋喋不休的人际关系。
  • 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脆弱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品物趋时”意为: A. 观察万物的变化
    B. 感受孤独
    C. 追求友谊
    D. 超越世俗

  2. 诗中提到的“鹦”主要象征: A. 自然生命
    B. 喋喋不休的社交
    C. 内心的宁静
    D. 孤独感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晚春》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描写。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山水的意境,而姜特立则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鄂渚悟道歌 赠乔二郎 秘诀歌 赠刘方处士 窑头坯歌 谒石守道 山隐 崔中举进士游岳阳遇真人录沁园春词诘其姓名…留诗于壁 渔父词一十八首。朝帝 渔父词一十八首。知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隐幽 而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阆苑瑶台 危结尾的成语 纨袴子弟 有道之士 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入宝山而空手回 面拜 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髟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启聩振聋 若卵投石 守根 包含诀的词语有哪些 意量 人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