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3:30
《鹧鸪天 友人孙阆青》 邓嘉缜 〔近代〕
十二阑干十二时。一弯一曲一相思。
如何寄了当归去,道有归期还没期。
鱼去杳,雁来迟。不须远寄苦吟诗。
常时对面成辜负,何必天涯是别离。
这首诗描绘了在特定时刻,面对朋友的思念和愁苦。诗人通过“十二阑干”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对友人的思念。尽管心中有寄托,但归期未定,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诗中提到的“鱼去杳,雁来迟”暗示着时光的漫长与孤独,而不必通过远方的诗句来传达情感,面对面的相处才是最真实的情感交流。离别并不一定是身体的远离,有时在身边却心生隔阂,才是真正的辜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鱼去杳,雁来迟”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描写与感悟,尤其是对迁徙动物的观察,表达了孤独与等待的心情。
作者介绍
邓嘉缜,近代著名词人,其作品常常充满对友情和爱情的细腻描写,风格优雅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与好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惆怅。社会环境动荡,友人间的离别增添了诗人的愁苦情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鹧鸪天 友人孙阆青》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的“十二阑干十二时”以鲜明的形象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结合,阐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时间的无情所困扰,却又无可奈何。接着,诗人通过“如何寄了当归去”反映出一种无奈的期盼,渴望能有一个明确的归期,却又无从把握。
接下来的“鱼去杳,雁来迟”则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隐喻人际关系中的期待与失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在表达思念的同时,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最后两句“常时对面成辜负,何必天涯是别离”让人深思,面对面却心生隔阂的情感,往往比身体上的分离更让人痛苦,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整首词更具深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在离别与孤独中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感悟。诗人通过自然与时间的对比,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与微妙。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用来表现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十二阑干”象征什么?
A. 人生的分隔
B. 友人的思念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变化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归期不定的无奈?
A. 鱼去杳
B. 道有归期还没期
C. 不须远寄苦吟诗
D. 何必天涯是别离
“常时对面成辜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感慨
C. 身边的距离感
D. 归期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