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4:20
点尽苍苔色欲空。竹篱茅舍要诗翁。花余歌舞欢娱外,诗在经营惨淡中。听软语,笑衰容。一枝斜坠翠鬟松。浅颦轻笑谁堪醉,看取萧然林下风。
在苍苔上点染的色彩似乎正在消散。那竹篱笆和茅草屋是我这位爱诗的老人所需之地。花间余音、歌舞的欢愉之外,诗的创作却在艰辛中进行。听那柔和的言语,笑看着衰老的容颜。一枝翠绿的松枝斜斜垂下,轻轻皱眉微笑的人,谁能够醉饮其中,尽情享受那林下轻风的萧然。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及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北方的战乱与南方的政治腐败,形成了其作品中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本诗写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处境尴尬之时。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诗歌创作的深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失落感。
《鹧鸪天·点尽苍苔色欲空》是辛弃疾在晚年时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对诗歌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一句“点尽苍苔色欲空”,以青苔的消逝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竹篱茅舍,传达出一种清幽的田园生活,但又不免透露出一丝孤独与萧索。这种矛盾的情感贯穿整首词,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
“花余歌舞欢娱外”,表明诗人在欢娱的表面之下,仍然心系于诗的创作,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尤其是“诗在经营惨淡中”,将诗歌创作与沉重的生活现实联系在一起,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浅颦轻笑谁堪醉,看取萧然林下风”则是对生活状态的反思,诗人希望在自然的萧条中找到一丝慰藉。这种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主题——虽然生活艰难,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依然值得。
全诗围绕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虽然生活艰难,但仍可在自然中找到宁静与慰藉的情感。
诗中“苍苔”象征什么?
“竹篱茅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理想?
诗人通过“花余歌舞”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