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5:49
蛇倒退
作者:范成大〔宋代〕
山前壁如削,山后崖复断。
曏吾达陇首,如海到彼岸。
那知下岭处,栗甚履冰战。
牵前带相挽,缒后衣尽绽。
健倒辄寻丈,徐行廑分寸。
上疑缘竹竿,下剧滚金弹。
岂惟蛇退舍,习鸟望崖反。
稍喜一径平,犹有千石乱。
仍逢新烧畲,约略似耕畔。
心知人境近,颦末百忧散。
山民茆数把,鬼质犊子健。
腰鑱走迎客,再拜复三叹。
谓匪人所蹊,官来定何干?
傥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
意者官事迫,如马就羁绊?
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
这首诗描绘了山路的艰难与自然的景色。前方的山壁如同被削平,后方的崖壁也断裂不堪。眼看就要到达山顶,如同海水抵达彼岸。谁能想到在下山的地方,脚下如同踩在冰面上般战战兢兢。同行的人互相拉扯,衣服在缆绳上也被磨损。走得快的常常要寻找路程,慢慢走的却只在寸步之间。上面似乎有竹竿,下面又如金弹般滚动。难道只有蛇在后退,习惯的鸟儿也朝着崖壁飞去。稍微高兴的是有一条平坦的小路,然而仍有无数的石头杂乱无章。再次遇到刚烧过的田地,似乎像是耕作的边缘。心中明白人烟近了,眉头也渐渐舒展。山民一把茅草,健壮如小牛。腰间的工具迎接客人,彬彬有礼地拜了又拜。说这不是人所走的路,官府来这里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因为饥饿的火焰驱使,平地上就没有饭吃吗?看来官事紧迫,如同马匹被束缚一样?我对此无言以对,只能报以一笑。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万里,湖州人,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风光,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创作于范成大游历山野时,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冲突,表达了他对山路艰难的感受和对人世间生存状态的思考。
《蛇倒退》是一首充满山野气息的诗,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山前壁如削,山后崖复断”的句子直入主题,营造出一种险峻的山势与艰难的旅途。接着,诗人用“如海到彼岸”来形容即将到达的希望,与前面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渴望与期待。下岭处的“栗甚履冰战”,则生动地体现了行走在崎岖山路上的不安与恐惧。
整个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自然的景象与人的感受紧密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的冲突。最后几句提到的“官来定何干?傥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更是引发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存压力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热切追求。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处省略部分逐句解析,继续分析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经历,展现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持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对人情的珍视。
诗中“山前壁如削”形容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习鸟”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