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章子美阅武见贻

《和章子美阅武见贻》

时间: 2025-04-26 14:51:36

诗句

事业诸公斗长雄,谫才惟愿课田功。

谁知弦管江南地,渐有弓刀塞北风。

大狝未须搜猛兽,先驱聊用习骄骢。

还知武备资文事,要在人心可即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36

原文展示:

事业诸公斗长雄,谫才惟愿课田功。
谁知弦管江南地,渐有弓刀塞北风。
大狝未须搜猛兽,先驱聊用习骄骢。
还知武备资文事,要在人心可即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人心的重视。诗人认为,许多志向远大的官员们在争斗中显得英勇,但作为一个才干不多的人,自己只希望能在田地中有所作为。谁能想到,江南的乐器声中,渐渐传来了塞北的弓弦声。大狝(指猛兽)并不需要去捕猎,先驱者只需训练自己的骏马。最终,军事准备与文化修养是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人心的归附,才能真正实现军事的成功。

注释:

  • 事业:指事业、政治上的作为。
  • 诸公:指众多的官员或志士。
  • 谫才:指才德平庸。
  • 课田功:指在田地上努力耕作,获得成果。
  • 弦管:指乐器,象征江南的文化氛围。
  • 弓刀:指武器,象征北方的军事氛围。
  • 大狝:指猛兽,象征强大的敌人。
  • 骄骢:指骏马,象征有潜力的后备力量。
  • 武备资文事:军事准备与文化修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美,号澄清,宋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常常表现出对士人理想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朝廷内忧外患之时,北方金、辽等国的侵扰使得文人开始关注军事与国防。吴潜以此诗表达了对军事与文化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强调人心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江南的文人雅集和塞北的军事紧张,表现了诗人在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思考。诗人首先提到“事业诸公斗长雄”,展示了士人之间的竞争与抱负,接着“谫才惟愿课田功”则表明了他对自身局限的自省和对平凡生活的认同。这种自谦的态度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情感层次。

诗中提到的“弦管”和“弓刀”,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现状的反思。江南的文人生活与塞北的军事氛围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接下来的“大狝未须搜猛兽,先驱聊用习骄骢”则表达了对军事力量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追求力量之前,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基础和潜力。

最后一句“还知武备资文事,要在人心可即戎”更是点题,强调了国防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尤为重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事业诸公斗长雄:众多有志之士在事业上争相表现、追求卓越。
  2. 谫才惟愿课田功:作为平庸之人,只希望能在田地中有所成就。
  3. 谁知弦管江南地:谁能想到,江南的乐器声中传来了别样的气息。
  4. 渐有弓刀塞北风:逐渐感受到北方的军事气息,暗示了紧张局势。
  5. 大狝未须搜猛兽:不必急于去捕捉猛兽,暗示军事行动的准备。
  6. 先驱聊用习骄骢:首先要训练自己的骏马,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7. 还知武备资文事:军事准备与文化修养是相辅相成的。
  8. 要在人心可即戎:关键在于人心的归附,才能实现军事成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江南的文人生活与塞北的军事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社会的多元性。
  • 比喻:将骏马比作潜在的力量,强调培养和训练的重要性。
  • 排比:通过并列的结构增强诗句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文化与军事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了对人心的重视及对士人应有责任感的呼唤,突出个人在国家大事中的作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文化和文人生活。
  • 塞北:象征军事和战争。
  • 骏马:象征力量和潜力。
  • 人心:象征国家的根基和支持。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地域的特点,也反映了社会的多重面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弦管”指的是哪种文化?

    • A. 江南的音乐
    • B. 塞北的战争
    • C. 文人的聚会
    • D. 农耕生活
  2. 诗人认为军事准备的关键是什么?

    • A. 武器的强大
    • B. 人心的向背
    • C. 士兵的训练
    • D. 田地的耕作
  3. “大狝未须搜猛兽”中的“大狝”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猛兽
    • C. 一位英雄
    • D. 一种兵器

答案:

  1. A. 江南的音乐
  2. B. 人心的向背
  3. B. 一种猛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同样关注国家兴亡,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苏轼《赤壁赋》:讨论历史与人心,具有深厚的哲理。

诗词对比:

吴潜《和章子美阅武见贻》 vs. 陆游《示儿》

两首诗均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思考。吴潜更倾向于强调文化与军事的关系,而陆游则直接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相辅相成,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国家的关怀与担当。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烛影摇红 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 长亭怨 湘月 柳梢青(清明夜雪) 忆旧游(大都长春宫,即旧之太极宫也) 声声慢 浪淘沙 如梦令(渊明行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兵不厌权 勃然不悦 啼唱 单人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委委佗佗 三等九格 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釆字旁的字 等价交换 暴殒轻生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摧锋陷阵 华汉 鬲字旁的字 零露 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