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歌子 楚守周豫出舞鬟

《南歌子 楚守周豫出舞鬟》

时间: 2025-04-27 09:50:37

诗句

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更清新。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0:37

原文展示:

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更清新。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她的双髻是用黑发编成的,头上轻轻地搭着一条小巾。她的脸庞红润,身材轻盈如燕。突然,鼓声响起,仿佛在催促她舞动,精神焕发。空旷的场地上,她轻轻地停下,微风轻拂,似乎春天的柳枝也在轻轻摇曳。她的才华与风采在蓬山之上显得更加清新,胜过那些缠绕在头上的千种锦绣,独具珍贵的韵味。

注释:

  • 绀绾:深蓝色的绳带,用于束发。
  • 双蟠髻:指女子头上盘起的两个发髻。
  • 云敧小偃巾:形容头巾轻柔地垂下。
  • 轻盈:形容轻巧而灵活。
  • 叠鼓:叠加的鼓声。
  • 花拍斗精神:形容舞蹈时的精神状态。
  • 蓬山:指高山,象征高雅的境界。
  • 千锦共藏珍:形容华丽的织物中珍藏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兼具诗、词、散文之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达到高峰之时。此时,他对于生活中的美和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作品中流露出对女子优雅舞姿的赞美。

诗歌鉴赏:

《南歌子 楚守周豫出舞鬟》是一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词作。苏轼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女子舞蹈的轻盈与美丽。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既有面容的美丽(“轻盈红脸小腰身”),又有舞姿的神韵(“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表现出一种生动的艺术氛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通过“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这一句,表达了在舞蹈间歇时的宁静与优雅,仿佛一切都随着春风而和谐共舞。最后一句“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则将女子的独特魅力与繁华的锦缎相对比,突显出她的无与伦比,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描述女子发型,色彩和样式都显得精致。
  • 轻盈红脸小腰身:女子的身材轻巧,脸色红润生动。
  •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鼓声突然响起,激励女子舞动,精神焕发。
  •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在舞蹈的间歇,环境宁静,春风轻拂。
  • 蓬山才调更清新:女子的才华与风采在高处显得格外清新。
  •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她的美丽和才华胜过任何华丽的装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轻盈红脸”比喻女子的美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如“风和约柳春”,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舞姿和美丽,抒发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赞美,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青春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蟠髻:象征青春与美丽。
  • 轻盈:代表灵动与活力。
  • 叠鼓:象征热情与激励。
  • 柳春:象征春天的柔和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描绘的是哪种场景?

    • A. 春天的田野
    • B. 女子的舞蹈
    • C. 高山的风景
  2.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中的“千锦”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华丽的织物
    • C. 舞蹈的动作
  3. 诗中描写女子的词语是?

    • A. 粗犷
    • B. 轻盈
    • C. 苍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苏轼的《南歌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与优雅,但苏轼更侧重于女子舞蹈的动态表现,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相关查询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 幸岳寺应制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入泷州江 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 早入清远峡(一作下桂江龙目滩) 登北固山 广州朱长史座观妓 渡江汉 湖中别鉴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奢的词语有哪些 寱语 不教而杀 飞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虽多亦奚为 贼骨头 丧门神 骁勇善战 完璞 不遑枚举 一言半字 官员 山字旁的字 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