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42
尘沙浩劫,矗五千窣堵,隙驹如溜。
秋草尝寻人去后,犹似火云烧候。
百殿都芜,万林斫尽,濯濯牛山柳。
瓣香一炷,黄衣膜拜今又。
谁向残甃摩挲,气吞牛斗,石上空夸口。
落日荒荒分旷野,忽下东南离兽。
飘荡浮生,何如水草,语痛津旁堠。
涅槃信否,白云还逐苍狗。
这首诗描绘了尘沙弥漫的景象,五千座佛塔高耸入云,时间如瞬间的马车匆匆而过。秋天的草地上,曾经有人走过,如今只剩下火焰般的云彩在空中飘动。曾经的百座殿宇如今杂草丛生,万树丛林已被砍伐殆尽,光秃秃的牛山上只剩下几株柳树。香火一炷,黄衣僧人依旧在这里膜拜。是谁在残破的石砖上摩挲,豪言壮语却只是空谈?落日的余晖照耀着荒凉的旷野,忽然有野兽从东南方向奔来。浮生如飘荡的水草,何尝不是在痛苦的河岸旁徘徊?涅槃的信仰是否真实,白云又何尝不追随那苍狗的脚步?
作者介绍:饶宗颐(1892-1982),是著名的中国学者、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词常常融汇古今,表达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饶宗颐的创作风格严谨而富有哲理,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命、时间和空间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百字令 读缅甸蒲甘》创作于饶宗颐对缅甸蒲甘的游历时,反映了他对古老文明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蒲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遗址,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其衰落和历史变迁的忧思。
《百字令 读缅甸蒲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对历史与时间的反思。诗中描绘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荒凉的美,尘沙与佛塔的对比,暗示着文明的消逝与历史的轮回。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而又新鲜的故事。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意象,构建出一种梦幻而又真实的境界。比如“秋草尝寻人去后,犹似火云烧候”,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通过“火云”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中的宗教元素,如香火和膜拜,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感,历史的辉煌与如今的荒芜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思考未来。饶宗颐通过这首诗不仅传达了对古老文化的敬仰,也表现了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表现出对古老文明的敬仰与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悲凉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五千窣堵”指的是什么?
“气吞牛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涅槃”一词的含义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