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7:52
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
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这首诗表达了对虫蛀木的无怨无恨,虫子在古老的树木上发出声音。谁又用琵琶演奏,将这些声音写入相思的曲调中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涛,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词曲,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富有哲理,情感真挚。
“啄木二首”是梅尧臣在感受自然的过程中写成的,诗中渗透着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方式的思索与追求。
梅尧臣的《啄木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人生态度。诗中“食蠹非嫌蠹”的开头句,带有一种哲理的意味,暗示作者对自然的包容与理解。这里的“蠹”不仅指虫子,更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困扰。尽管古木受到虫害,却依然高大挺立,生机盎然,暗示了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应该保持一种淡然与乐观的态度。
接下来的“声来古木高”,则通过虫鸣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虫子与古木之间的和谐美。诗人引入琵琶,象征着情感的表达,表现出对自然声音的灵感触发,暗示着音乐与思念之间的联系,构建了一种艺术与自然的对话。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自然与情感,表现了梅尧臣对于人生、自然及艺术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理解,给人以启迪,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通过虫与木的关系,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包容,表现出人与自然、情感之间的深刻联系,体现了梅尧臣对于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食蠹”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声来古木高”表达了对____的感慨。
判断题:诗人对虫蛀现象持否定态度。(对/错)
梅尧臣的《啄木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王维的作品更注重山水的描写,而梅尧臣则通过虫与木的关系探讨人生与情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