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喜姪宥及第

《喜姪宥及第》

时间: 2025-05-02 12:18:17

诗句

新榜传闻事可惊,单平于尔一何荣。

玉阶已忝登高第,金口仍教改旧名。

闻喜宴游秋色雅,慈恩题记墨行清。

岩扉掩罢无他意,但爇灵芜感盛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8:17

原文展示:

喜姪宥及第
作者: 林逋 〔宋代〕

新榜传闻事可惊,
单平于尔一何荣。
玉阶已忝登高第,
金口仍教改旧名。
闻喜宴游秋色雅,
慈恩题记墨行清。
岩扉掩罢无他意,
但爇灵芜感盛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内容可以翻译为:
新科状元的榜单传来消息,令人惊喜,单凭你一人却何等的荣光。玉阶上我已感到羞愧地登上高位,金口之中仍然教导我改换旧名。听闻喜宴之时,秋色宜人,慈爱的恩师题写的墨迹清晰可见。岩门关闭后,别无他念,只想燃烧灵魂的禾草,感受这盛世的光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新榜:指的是最新的科举考试榜单。
  • 单平:单单凭借一个人。
  • :感到羞愧。
  • 玉阶:指高官显贵所处之地。
  • 金口:指权威人士的说话(如老师或长辈)。
  • 慈恩:恩惠与慈爱。
  • 墨行清:墨迹清晰,形容字迹很好。
  • 岩扉:山岩的门口,意指隐居之处。
  • 灵芜:指草木,象征自然与灵性。

典故解析:

  • 高第: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取得的高等名次。
  • 金口:指的是权威的发言,常用来形容老师或长辈的教诲。
  • 灵芜:可理解为自然和心灵的结合,常用于表达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字景熙,号静庵,宋代诗人,因其高洁的性格和与世无争的态度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多以抒情和描绘自然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喜姪宥及第》创作于他得知侄子宥科举成功之际。诗中表达了对侄子成功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地位的谦卑与对师恩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面上看似是对一位侄子及第的祝贺,实则蕴含了深厚的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以惊喜的语气写出侄子金榜题名的消息,体现了家族的荣耀与个人的自豪感。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目光从喜悦转向了自我反思,提到“玉阶已忝登高第”,显示出一种谦卑的态度,暗示着即使身处高位,内心仍是感到不安与羞愧。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秋色与师恩,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与美好。

最后两句“岩扉掩罢无他意,但爇灵芜感盛明”,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他内心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在这盛世的光明中,他更倾向于寻找内心的平和与灵魂的自由。整体来看,林逋通过此诗不仅祝贺了侄子的成功,更传达出一种对高位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榜传闻事可惊:侄子的成功令我感到惊讶与欣喜。
  • 单平于尔一何荣:单凭你一人,荣光无比。
  • 玉阶已忝登高第:我已经感到羞愧,站在这样的高位上。
  • 金口仍教改旧名:老师的教诲仍在耳边,促使我改正旧有的名号。
  • 闻喜宴游秋色雅:听说喜庆的宴会,秋色宜人,情景优雅。
  • 慈恩题记墨行清:老师的恩惠,字迹清晰可见。
  • 岩扉掩罢无他意:山门关闭后,我没有其他想法。
  • 但爇灵芜感盛明:唯有燃烧禾草,感受这盛世的光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榜”与“金口”,“玉阶”与“慈恩”,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用“玉阶”与“金口”比喻高位与权威,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拟人:诗中对秋色、墨迹的描写,给予了自然与文化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侄子成功的祝贺,折射出诗人谦卑的性格和对师恩的感激,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榜:象征着希望与荣光。
  • 玉阶:代表地位与成就。
  • 金口:象征权威与教导。
  • 秋色:寓意成熟与丰收。
  • 灵芜:代表自然与灵性,反映对哲学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喜姪宥及第》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林逋
    D. 王维

  2. 诗中提到“金口”是指什么?
    A. 金色的口器
    B. 权威人士的教诲
    C. 珍贵的珍珠
    D. 重要的书籍

  3. 诗中提到的“秋色”主要象征着什么?
    A. 新生命
    B. 成熟与丰收
    C. 冷漠与孤独
    D. 热情与活力

答案:

  1. C. 林逋
  2. B. 权威人士的教诲
  3. B. 成熟与丰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1. 《登高》与《喜姪宥及第》: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登高》更多的是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而《喜姪宥及第》则是对亲情的庆贺与自我反思。

  2. 《春望》与《喜姪宥及第》: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春望》侧重于国家的兴衰,而《喜姪宥及第》则偏重于个人与家庭的情感联结。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研究》
  • 《林逋传》
  • 《中国古代诗词选》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赏析《喜姪宥及第》这首诗。

相关查询

书客星阁 次韵红蕉 寄别参政 梦寻梅 清平乐 飞卿携去腊书见过中有诗次韵 次韵季共蓬斋新梅 桥成 桐川太守母夫人挽词 沙塞子(中秋无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字头的字 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犯的词语有哪些 嵬然不动 笃顾 进贤拔能 包含垠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破二作三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盐水妹 提手旁的字 水碓 骨韵 月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反邪归正 不逞之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