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时间: 2025-08-11 08:30:11

诗句

昔在慈恩会,交新意已亲。

相逢游宦处,不比后来人。

共度衡阳夏,平分岳麓春。

夤缘如此少,欲别倍伤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8:30:11

原文展示: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昔在慈恩会,交新意已亲。
相逢游宦处,不比后来人。
共度衡阳夏,平分岳麓春。
夤缘如此少,欲别倍伤神。

白话文翻译:

在慈恩法会上,我们的交情已经很深厚。
相遇在官场之地,怎能与后来的朋友相提并论?
我们一起度过了衡阳的夏天,共同欣赏了岳麓的春景。
因为彼此之间的缘分如此微薄,离别时更让人心伤。

注释:

  • 慈恩会:指慈恩寺举行的法会,通常是佛教活动,象征着和谐与友情。
  • 游宦处:指仕途或官场,强调相遇的特殊性。
  • 衡阳:地名,位于湖南省,是与诗人友谊的见证地。
  • 岳麓:岳麓山,风景名胜,与诗人共同的美好回忆。
  • 夤缘:意指缘分微薄,难以维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友情、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常以生动的意象传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与郭承禧相识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离别的惆怅。诗中展现了两位友人在仕途上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郭承禧的相识与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伤感。首联“昔在慈恩会,交新意已亲”开篇即点明了两人相识的地方和情感的深厚,慈恩会不仅是佛教法事,更是友谊的象征,暗示了友谊的纯洁与美好。接下来的“相逢游宦处,不比后来人”则凸显了两人相遇的特殊性,游宦之地虽然繁华,却不如初识的纯真。

“共度衡阳夏,平分岳麓春”描绘了两人一同经历的自然景色,夏日的热烈与春日的温柔交融,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象征着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而最后两句“夤缘如此少,欲别倍伤神”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因缘分微薄而离别时的痛苦,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将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慈恩会:回忆起在慈恩法会上相识的时光。
  • 交新意已亲:彼此间的情谊在那时已经亲密无间。
  • 相逢游宦处:在官场相遇的情境。
  • 不比后来人:强调与后来的朋友相比,他们的情谊更为深厚。
  • 共度衡阳夏:一起享受夏季的快乐时光。
  • 平分岳麓春:共同欣赏岳麓的春光,分享自然的美好。
  • 夤缘如此少:缘分如此微薄,暗示离别的不舍。
  • 欲别倍伤神:离别的情形让人倍感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衡阳夏”与“岳麓春”形成对仗,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色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友谊的美好与离别的惆怅。

意象分析:

  • 慈恩会:象征着友谊的萌芽与宗教的庇护。
  • 游宦处:代表着仕途的复杂与人际关系的变幻。
  • 衡阳夏、岳麓春:自然景色象征着友谊的纯真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慈恩会”主要是指什么? A. 一个宴会
    B. 一个佛教法会
    C. 一个政治会议

  2. 诗人和郭承禧共度的夏天和春天分别是指? A. 衡阳的夏天和岳麓的春天
    B. 衡阳和岳麓的冬天
    C. 衡阳的秋天和岳麓的冬天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友谊的珍视。
  • 李白《送友人》:描绘了友人离别时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但前者更注重对友谊时光的回忆,而后者则多了一份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丑奴儿令 其一 别情 丑奴儿令 有怀 丑奴儿令 其二 丑奴儿令 春闺 丑奴儿令 其二 丑奴儿令 其一 妓席送酒 丑奴儿令 和李后主秋怨 丑奴儿令 郑恒求匹 寻梅四首 其三 寻梅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得失 进种善群 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屡戒不悛 竹字头的字 红泉 禾字旁的字 长江天堑 槿花心 仰望终身 破脑刳心 玉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美观 瘴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