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7:26
惠国垂芳久,泸南锡第初。
诗书今有此,衣钵正关渠。
业大喧朝野,儒酸羡里闾。
只言三桂盛,五桂尚权舆。
惠国(指惠国的名声)已经流传很久,泸南(即泸州南部)才刚刚开始生辉。
如今诗书都有了这位贤人,衣钵(指传承的文化和学识)正好在他手中。
他的业绩在朝堂和百姓中都很显赫,儒家学者在乡里也对他心怀羡慕。
人们只知道三桂(指桂林、桂阳、桂林的名声)非常兴盛,而五桂(即五桂山)还在权力的车轮下。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关注社会现实,常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风气变迁之际,诗人对当时的文化、教育状况表达了深深的思考与忧虑。
这首诗通过描绘惠国与泸南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与个人成就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指出惠国的声名远播,接着提到泸南的刚刚崭露头角,为后文铺垫。诗人通过“诗书今有此”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示出对当代文化人的期盼与寄托。“衣钵正关渠”则进一步指出,优秀的思想与文化应在有才之人手中延续。后两句则转向对当代社会的观察,表现出对名利的批判和对学者心态的揭示,表达了个人成就与社会舆论之间的复杂关系。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既有赞美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文化、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文化传承与社会成就的反思,传达了对当代士人的期盼,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名利的复杂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惠国”主要象征什么?
“三桂”和“五桂”在诗中分别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