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38
人间不尽春来意,恰则一枝梅更疏。
待得和羹几时在,祗今风月上新除。
人间的春天总是无穷无尽,然而在这个时节里,梅花的枝头却显得更加稀疏。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品尝到温暖的羹汤呢?如今只是在这风月之下,重新增添了一些新的景色。
刘过(约1086-约1148),字德明,号青溪,生于宋代。他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词风清新、情感细腻著称。刘过的作品多受北宋词风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情感。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之际。诗人在写作时,可能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对温暖与和谐生活的渴望。
《梅花》一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春天和温暖生活的期盼。开头一句“人间不尽春来意”,展现了春天的无限魅力与生机,暗示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而“恰则一枝梅更疏”则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感觉,梅花的稀疏让人感受到春天似乎并没有完全降临,象征着生活中的冷清和孤独。接下来的“待得和羹几时在”,则表达了对温暖人心的羹汤的渴望,暗示着生活的期盼与对幸福的追求。最后一句“祗今风月上新除”,则揭示了春天的风月带来了一丝新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通过梅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写梅花,传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现了孤独与期盼交织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人间不尽春来意”,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待得和羹几时在”中“和羹”代表什么?
诗中“恰则一枝梅更疏”意在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