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7:12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温柔的秋风从西南吹来,檐下的树枝轻轻摇动。
红色的缸内微弱的火焰已经熄灭,碧绿色的帷幔随风飘扬。
披开衣襟感受到一丝清凉,轻拂的垫子上没有一丝尘埃。
只喜悦于烦热的夏天已退去,不在乎光阴的流逝。
河水在秋天显得稍显清浅,正午的明月慢慢升起。
或走或坐或躺,身体舒适,心情悠然自得。
美人在汴京,旌旗环绕着楼台。
虽然并非如同沧海阻隔,但难以见到如蓬莱仙境。
蝉又迎来新的节令,雁送来的书信尚未回音。
你在朝中权势显赫,我却日渐衰老。
无缘在这风月之下,举杯畅饮一生的欢愉。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作品涵盖了社会、政治、爱情等多个方面。白居易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欢迎,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立秋时节,正值炎热夏季逐渐退去,秋意渐浓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夏日烦躁气候的喜悦消退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白居易的《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秋风送爽、暑气消退的欢愉心情。首句“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生动地描绘出微风轻拂,树影摇曳的美好画面,给人以一丝凉意的享受,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诗人不仅在描绘秋天的景色,更在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一句,诗人直面人生的无常,体现了对权力与青春的反思。在“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中,诗人自嘲无缘在美好时光中畅饮,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不仅描绘出汴京的繁华,也引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通过对立秋时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立秋时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袅袅”的意思是:
A. 急速
B. 轻柔
C. 沉重
D. 笨拙
“披襟有馀凉”中的“凉”指的是:
A. 温暖
B. 寒冷
C. 清爽
D. 炎热
诗人对夏天的态度是:
A. 期待
B. 喜悦
C. 无所谓
D. 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