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0:03
摇天风紧,压城云黑,黄流乱注中华。
元首丧权,将军就缚,可怜都化尘沙。
到处走征车。奈萧墙祸起,有罪相加。
如此滔滔,怎知天下属谁家。
惊闻讲肆鸣笳。看低头遮帽,暗泪生花。
师道不存,斯文已坠,空前浩劫堪嗟。
年事夕阳斜。幸退居蜗室,聊胜栖鸦。
更喜河清,梦安枕席乐无涯。
风势急促,乌云压城,洪流涌动冲击中华。
元首丧失权力,将军被囚,令人心痛的是一切都化为尘沙。
四处都是征战的车马,谁料祸事从内生出,加在有罪之人身上。
如此浩荡的局势,难道不知天下归属何方?
听闻讲坛上号角声响,低头遮帽,暗自流泪,花儿也因之而生。
师道失存,文雅已陨,前所未有的浩劫令人痛惜。
年华渐逝,夕阳西下,幸得退隐于小室,聊胜于栖鸦。
更喜河流清澈,梦中安枕,生活乐趣无穷。
刘家传,近现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反映社会现状和个人感受。他的诗歌风格沉郁,常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结合,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本诗创作于文革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动乱,文化和教育遭受重创,诗人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这首诗以“望海潮”作为题目,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处境的感慨。开篇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场景,设定了一个压抑、动荡的背景,暗示国家的乱象。接着,诗人以“元首丧权”、“将军就缚”来描绘当时政局的混乱,表达了对国家领导人失势的痛惜。
“如此滔滔,怎知天下属谁家”一句,直切主题,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无奈与困惑。随着社会的动乱,文化和教育也随之崩溃,诗人痛心地指出“师道不存,斯文已坠”,这是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深刻反思。
结尾处,诗人虽然感叹年华流逝,但选择隐居于蜗居之中,表达出一种对喧嚣世界的淡然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更喜河清,梦安枕席乐无涯”,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尽管现实残酷,但仍然愿意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文化教育衰退的痛惜,以及对个人内心宁静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诗中“元首丧权”指的是哪个概念?
A. 国家领导人失去权力
B. 军事力量强大
C. 文化繁荣
“师道不存,斯文已坠”中“师道”指的是什么?
A. 教育和文化
B. 政治制度
C. 经济发展
诗人选择“退居蜗室”是出于什么心理?
A. 追求权力
B. 寻求内心的安宁
C. 对社会的无所作为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背景以及诗人所表达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