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望海潮 次淮海韵和衡山见实兄文革有感

《望海潮 次淮海韵和衡山见实兄文革有感》

时间: 2025-05-07 22:30:03

诗句

摇天风紧,压城云黑,黄流乱注中华。

元首丧权,将军就缚,可怜都化尘沙。

到处走征车。

奈萧墙祸起,有罪相加。

如此滔滔,怎知天下属谁家。

惊闻讲肆鸣笳。

看低头遮帽,暗泪生花。

师道不存,斯文已坠,空前浩劫堪嗟。

年事夕阳斜。

幸退居蜗室,聊胜栖鸦。

更喜河清,梦安枕席乐无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0:03

原文展示

摇天风紧,压城云黑,黄流乱注中华。
元首丧权,将军就缚,可怜都化尘沙。
到处走征车。奈萧墙祸起,有罪相加。
如此滔滔,怎知天下属谁家。
惊闻讲肆鸣笳。看低头遮帽,暗泪生花。
师道不存,斯文已坠,空前浩劫堪嗟。
年事夕阳斜。幸退居蜗室,聊胜栖鸦。
更喜河清,梦安枕席乐无涯。

白话文翻译

风势急促,乌云压城,洪流涌动冲击中华。
元首丧失权力,将军被囚,令人心痛的是一切都化为尘沙。
四处都是征战的车马,谁料祸事从内生出,加在有罪之人身上。
如此浩荡的局势,难道不知天下归属何方?
听闻讲坛上号角声响,低头遮帽,暗自流泪,花儿也因之而生。
师道失存,文雅已陨,前所未有的浩劫令人痛惜。
年华渐逝,夕阳西下,幸得退隐于小室,聊胜于栖鸦。
更喜河流清澈,梦中安枕,生活乐趣无穷。

注释

  • 摇天风紧:形容风势猛烈,天上乌云密布,气氛压抑。
  • 黄流:指黄河的洪水,象征国家的动荡。
  • 元首丧权:指国家领导人失去权力。
  • 将军就缚:将领被囚禁,暗指军事失势。
  • 尘沙:比喻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无足轻重。
  • 征车:征战的车马,象征战争的频繁和苦难。
  • 萧墙:指内部的纷争和动荡。
  • 惊闻讲肆鸣笳:突然听到讲坛上号角声响,象征社会动荡。
  • 师道不存:指传统的师道、文化已失,教育沦丧。
  • 夕阳斜:比喻年华渐逝。
  • 蜗室:指简陋的居所,隐喻隐退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家传,近现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反映社会现状和个人感受。他的诗歌风格沉郁,常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结合,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文革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动乱,文化和教育遭受重创,诗人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望海潮”作为题目,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处境的感慨。开篇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场景,设定了一个压抑、动荡的背景,暗示国家的乱象。接着,诗人以“元首丧权”、“将军就缚”来描绘当时政局的混乱,表达了对国家领导人失势的痛惜。

“如此滔滔,怎知天下属谁家”一句,直切主题,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无奈与困惑。随着社会的动乱,文化和教育也随之崩溃,诗人痛心地指出“师道不存,斯文已坠”,这是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深刻反思。

结尾处,诗人虽然感叹年华流逝,但选择隐居于蜗居之中,表达出一种对喧嚣世界的淡然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更喜河清,梦安枕席乐无涯”,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尽管现实残酷,但仍然愿意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快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摇天风紧,压城云黑:描绘了恶劣天气,暗示社会动荡。
  • 黄流乱注中华:黄河的洪水象征着国家的困境。
  • 元首丧权,将军就缚:政局的混乱,领导和军事力量的失势。
  • 可怜都化尘沙:一切辉煌都如尘埃般消逝。
  • 到处走征车:战争频繁,民众苦难。
  • 奈萧墙祸起,有罪相加:内部纷争加剧,祸根难明。
  • 如此滔滔,怎知天下属谁家:无奈地询问国家的归属。
  • 惊闻讲肆鸣笳:社会动荡的声音传来。
  • 看低头遮帽,暗泪生花:悲伤和无奈的情感流露。
  • 师道不存,斯文已坠:传统文化的衰落。
  • 空前浩劫堪嗟:对社会浩劫的深切叹息。
  • 年事夕阳斜:感慨时光流逝。
  • 幸退居蜗室,聊胜栖鸦:选择隐退,寻求内心平静。
  • 更喜河清,梦安枕席乐无涯:期待和追求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流”比喻国家动荡。
  • 拟人:暗泪生花,表现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元首丧权,将军就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文化教育衰退的痛惜,以及对个人内心宁静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云:象征动荡不安的社会。
  • 黄流:代表国家的苦难。
  • 征车:战争和动乱的象征。
  • 泪花:悲伤的情感流露。
  • 蜗室:隐喻隐居生活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元首丧权”指的是哪个概念? A. 国家领导人失去权力
    B. 军事力量强大
    C. 文化繁荣

  2. “师道不存,斯文已坠”中“师道”指的是什么? A. 教育和文化
    B. 政治制度
    C. 经济发展

  3. 诗人选择“退居蜗室”是出于什么心理? A. 追求权力
    B. 寻求内心的安宁
    C. 对社会的无所作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国家动荡与个人感慨。
  • 《登高》杜甫: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了社会动荡,但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文革回忆录》
  • 《近现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背景以及诗人所表达的复杂心境。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合江楼 秘省再会次韵 弟第一百五十三 诸幕客第一百一十八 寿朱约山八十韵 李安抚芾第四十八 题苏武忠节图 其三 元日 中秋 至广州第七十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兴灭举废 包含试的成语 楚三闾 披襟散发 虱处裈中 击中要害 瓜字旁的字 好行 羊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搑障 喉结 衣开头的成语 鼓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毫厘千里 溢巷填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