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后村刘潜夫

《寄后村刘潜夫》

时间: 2025-05-02 16:19:47

诗句

朝廷不召李功甫,翰苑不着刘潜夫。

天下文章无用处,奎星夜夜照江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9:47

原文展示

寄后村刘潜夫
朝廷不召李功甫,
翰苑不着刘潜夫。
天下文章无用处,
奎星夜夜照江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和对文人的无奈。诗人感叹朝廷没有召见李功甫(指有才华的文士),翰苑(文人聚集的地方)也没有刘潜夫(指文人)。在这种情况下,文章在天下已经没有用处,奎星(象征文才的星宿)每夜都照耀着江湖,似乎在嘲弄那些无用的才华。


注释

  • 李功甫: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了有才华但未被重用的文人。
  • 刘潜夫:诗中指代另一位文士,意寓文士的失落与无奈。
  • 翰苑:指代文人聚集的地方,通常是指朝廷或文学院。
  • 奎星:古代星宿之一,象征文才和科举。
  • 江湖:此处意指社会与民间生活,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元舫,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豪放的个性而知名。他的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地位普遍低落、理想无法实现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和文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流露出诗人对文人处境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提到李功甫和刘潜夫,分别代表了被朝廷冷落的才子,构成一种对比,反映出文人的失落。尤其是“朝廷不召”,不仅是对个体才华的忽视,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批判。

“天下文章无用处”一语,情感愈加沉重,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和政治之间的无奈与失望。奎星夜夜照江湖,既是对文人命运的嘲讽,也暗示了即便有才华,依然难以改变现状。这种无力感让人感到心痛,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感叹个人的遭遇,更是在反映整个时代的悲剧。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却层层递进,语言上运用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廷不召李功甫:指出有才华的文人未被朝廷重视,暗示社会对人才的忽视。
  2. 翰苑不着刘潜夫:同样表达另一位文士的遭遇,传达出文人失落的共鸣。
  3. 天下文章无用处:直白地揭示了文人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无用。
  4. 奎星夜夜照江湖:用奎星的光辉与江湖的广阔形成对比,暗示文才在广阔社会中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朝廷不召”和“翰苑不着”,构成一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力度。
  • 比喻:将奎星比作文才的象征,暗示即使有才也难以施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文人理想破灭的惋惜,反映出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和对文人命运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功甫、刘潜夫:象征现实中被忽视的有才华的文人。
  • 奎星:象征文才和理想,代表着对文学的追求。
  • 江湖:象征社会的广阔与复杂,反映出文人所处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朝廷不召李功甫”中“召”的意思是? A. 叫
    B. 见
    C. 召唤
    D. 招揽

  2. 诗中提到的“奎星”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文才
    C. 权力
    D. 地位

  3. 诗中反映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哀伤
    C. 愤怒
    D. 自豪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戴复古的《寄后村刘潜夫》更侧重于对社会环境的批判,而李白则是在表达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虽风格不同,却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寿昌道中壁间有乌石寺诗和其韵 喜闲 送伴回至平江舟中与元览试茶 题卧屏十八花·黄菊 具上人以诗相别复和之 九效·宁固 和卢叔才食蛹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 赠施尧年老人 张千里惠诗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河水不犯井水 乙字旁的字 周而复生 艺高人胆大 南风不竞 皮字旁的字 夸靡 魚字旁的字 熙穆 木字旁的字 正襟危坐 清结尾的成语 韭字旁的字 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凉篷 外路 太岁头上动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