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0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04:51
月痕依约到西厢。曾羡花枝拂短墙。
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余香。
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
闲倚绣帘吹柳絮,问何人似冶游郎。
月光依稀洒到西厢房,曾经羡慕花枝轻拂短墙。
那时不懂愁苦如何流泪,常常疑惑梦中留存的余香。
在歌声缭绕之处,眉头先显得妩媚,
酒意正浓时,眼神更加狂妄。
闲坐在绣帘旁吹拂柳絮,问那谁人似我心中所爱的游郎。
作者介绍:贺铸(约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青云,晚号白云山人,北宋词人,擅长词作,尤其在婉约派中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词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女性的情感和生活。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贺铸生活的宋代社会,正值士人阶层对文人雅趣的追求,词作为表达情感和抒发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交融。
《吹柳絮(鹧鸪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温柔与恋爱的甜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理想情人的向往。开篇的“月痕依约”便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浪漫的氛围,诗人对月光的描写不仅具有视觉美感,更给人以心灵的共鸣。接下来“曾羡花枝拂短墙”则将视线引向一个生动而美丽的场景,透过花枝与墙壁的细腻描绘,仿佛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生命的活力。
“初未识愁那得泪”,这里表达了年轻时无忧无虑的状态,诗人对愁苦的陌生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知的天真。而“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音乐与酒的影响下,情绪愈加高涨,眼神中流露出狂放与迷醉的状态,体现了青春的张扬与对爱的渴望。
最后的“闲倚绣帘吹柳絮”,展现了诗人轻松惬意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引入了对理想情人的思索,令人思绪万千。整首词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景,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于爱情的追寻与渴望,体现了贺铸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青春的无忧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诗词测试:
诗中“月痕”是指什么?
A. 日光
B. 月光
C. 星光
D. 烛光
“曾羡花枝拂短墙”中“花枝”象征什么?
A. 青春
B. 哀伤
C. 财富
D. 朋友
诗人对“冶游郎”的描述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渴望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