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铁厓《西湖竹枝

《和铁厓《西湖竹枝》

时间: 2025-04-30 16:43:57

诗句

侬住西湖日日愁,郎船只在东江头。

凭谁移得吴山去,湖水江波一处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3:57

原文展示:

侬住西湖日日愁,
郎船只在东江头。
凭谁移得吴山去,
湖水江波一处流。

白话文翻译:

我住在西湖,每天都感到忧愁。
你的船却停在东江的尽头。
谁能把吴山移到这里呢?
湖水与江波在同一个地方流淌。

注释:

  • :指“我”或“你”,是江南方言中常用的自称。
  • :指“你”,常用来称呼情人或心上人。
  • 吴山:指的是位于今江苏省的山,象征着美好的地方,常与爱情相关。
  • 湖水江波:指西湖与东江的水流,表现出两者的相连和忧愁的情感。

典故解析:

吴山古称“吴王山”,与古代吴国有关,常被视为江南的名胜,承载了许多诗歌与传说。江水与湖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心的离散,体现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沈性,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多以其诗歌作品为人所知。作品多描绘江南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背景可能是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情感困扰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诗的开头“侬住西湖日日愁”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伴随着美丽的西湖风景,这种愁苦显得更加深沉。接下来“郎船只在东江头”,诗人通过地理位置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句“凭谁移得吴山去”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吴山作为一个象征,承载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最后一句“湖水江波一处流”则以自然景象的流动,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终将诗人的情感与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侬住西湖日日愁”:直接表露诗人的忧愁,西湖作为美丽的自然景点,与愁苦形成对比。
    2. “郎船只在东江头”:强调情人在远方,与诗人形成了强烈的地理与情感距离。
    3. “凭谁移得吴山去”: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吴山的移位成为一种奢望。
    4. “湖水江波一处流”:象征着两者的相连,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吴山与湖水江波象征着爱情与思念。
    • 对仗:诗中“住”“愁”与“船”“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西湖、东江、吴山等意象均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思念主题展开,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 湖水: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 江波:象征着距离与流逝的时间。
  • 吴山:象征着美好与理想的爱情状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侬”指代什么?
      A. 你
      B. 我
      C. 他

    2. 谁在东江头?
      A. 诗人
      B. 诗人的爱人
      C. 朋友

    3. 吴山象征什么?
      A. 远方的思念
      B. 自然美景
      C. 爱情的理想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思念与离愁。
    • 杜甫《月夜忆舍弟》: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
  • 诗词对比

    • 比较沈性与李清照的作品,两者都关注于情感的表达,但沈性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个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包含沈性及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主题与意象进行深入分析的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点绛唇 题铁峰妹画麻姑 点绛唇 咏杨花 点绛唇·得述庵书,相念甚厚,答书有剩纸,缀以小词 点绛唇 其九 妙香檐卜 点绛唇 点绛唇 春晚 点绛唇 其十四 艳香茉莉 点绛唇·雪里芳丛 点绛唇 雪后红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直谅多闻 媚蝶 收离纠散 东驰西击 神完守固 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箝口侧目 矫尾厉角 试音 匕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青丝 急凑 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