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7:24
花如雪,东风夜扫苏堤月。
苏堤月,香销南国,几回圆缺。
钱塘江上潮声歇,江边杨柳谁攀折。
谁攀折,西陵渡口,古今离别。
春花如雪般绽放,东风在夜晚吹拂,苏堤上的明月照耀着。
苏堤上明月,香气消散在南国,经历了多少次圆缺。
钱塘江上的潮水声已经停止,江边的杨柳又是谁在攀折呢?
是谁在攀折呢?在西陵渡口,古今离别的情愫交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以智(1611-1671),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诗歌创作上,注重情感的表达与自然的描写,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
《忆秦娥》创作于明末,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感伤。
《忆秦娥》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和美丽意象的词作。开篇以“花如雪”勾勒出一幅春花烂漫的景象,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然而紧接着的“东风夜扫苏堤月”则暗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伤。苏堤月下的回忆,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香销南国,几回圆缺”一句,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去后的惆怅。月亮的圆缺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使人不禁感慨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钱塘江上潮声歇,江边杨柳谁攀折”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杨柳的轻拂与潮声的消逝,似乎在叙述着离愁别绪。
最后一句“古今离别”将情感升华,表达了超越时空的离愁,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重与个体命运的无奈。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的深切感悟,兼具艺术性与哲理性,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离别情感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花如雪”中“雪”用来比喻什么?
A. 春天的气候
B. 花的洁白
C. 河水的清澈
苏堤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离别的痛苦
B. 美好的回忆
C. 历史的沉重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追忆
B.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离别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