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5:28
雨后见杏花
作者: 刘凤梧 〔近代〕
野外初栽杏,婀娜隔小溪。
荣从春雨后,红到夕阳西。
乳燕休轻蹴,流莺且慢啼。
见人浑不语,羞涩首频低。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杏花在雨后绽放的美丽景象。杏花在田野中初次栽种,娇艳的花朵在小溪对岸摇曳生姿。经过春雨滋润,花朵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鲜红。小燕子在此时不宜轻易打扰,黄莺也应慢慢鸣唱。杏花似乎见到人来,羞怯得低下了头,不愿多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杏花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杏花的娇艳和春雨的滋润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生命的希望和美好。
作者介绍:
刘凤梧,近代诗人,生平多有游历,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带有淡淡的乡愁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热爱,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雨后见杏花》是一首生动描绘春天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杏花的生动形象,展现了春雨的滋润和大自然的美丽。开头两句“野外初栽杏,婀娜隔小溪”,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自然的场景,杏花在小溪旁轻盈的姿态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春天的故事。接着,诗人提到“荣从春雨后,红到夕阳西”,不仅描绘了杏花的娇艳,还传达出春雨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夕阳的映照则增添了温暖的情感。
后两句“乳燕休轻蹴,流莺且慢啼”,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生物的细腻观察,燕子和莺鸟的动作都显得温柔而怜爱。同时,最后一句“见人浑不语,羞涩首频低”,则赋予了杏花以人性化的情感,体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花朵的羞涩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春天的温柔与脆弱。
整首诗构筑了一个优美的春日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美好,意在传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杏花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反映了生命的蓬勃与清新。诗中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共鸣,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绘什么?
“乳燕休轻蹴”中的“轻蹴”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羞涩首频低”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雨后见杏花》这首诗。